> 首页 > 菲常美食
菲律宾:食在美岸 – 吃点啥?


        作为菲律宾历史名城,除了游和住,当然也少不得“吃”,在美岸有不少特色食品。

        编对推荐食物向来谨小慎微,所以咱先把好不好吃、或者合不合你的口味放一边,就“特色”来讲,小编的做法是一定要尝一尝。

        切记:这里没有我个人的意见!

1. 美岸酥皮盒子

Vigan Empanada

        Empanada 是西班牙语,英语 Turnover、中文“酥皮盒子”。

        酥皮盒子是用面皮包肉和蔬菜的混合馅成饺子状,用油炸制而成。

        酥皮盒子是源于西南欧的一种点心,在西班牙最为流行,并被带到其各殖民地,因此在世界各地受伊比利亚文化影响的很多国家、尤其是拉丁美洲,都是常见的点心。在菲律宾同样流行,但据称美岸酥皮盒子最好。



李大厨师亲自下手



2. 美 岸 肉 肠

Vigan Longganisa

        Longganisa 是西班牙语,英语 Spanish Sausage、中文“西班牙肉肠”。

        西班牙肉肠是西班牙常见食品,也是通过殖民被带到菲律宾,并成为菲律宾的流行食品。当然也进行了本地化的改良,因此可称为“菲律宾肉肠”(Philippine Longganisa)。

        因为各地口味不同,产生了不同风味的肉肠,总体上可分为两类:

        蒜味肉肠,西语 Longganisa de Recado,  英语 Garlicky Longganisa。

        甜味肉肠,西语 Longganisa de Hamonado, 英语 Sweet Longganisa。

        美岸肉肠,亦称 Llocano Longganisa(伊罗戈肉肠),属于蒜味肉肠,是菲律宾著名的五种肉肠之一。



        如果你的菲律宾朋友知道你去美岸,他们通常会说:Pasalubong, Longganisa。就是让你带美岸肉肠回来作礼物。

3.   牛   杂   汤

Sinanglao / Sinanglaw

        牛杂汤几乎世界每个角落都有,英文统称为 Tripe Soup,这里的 tripe 不是专指牛肚,而是指内脏;而且牛杂汤原料也不只是牛内脏,还可以放羊内脏或猪内脏等。

        菲律宾也是到处都有牛杂汤,但被认为正宗的牛杂汤就源于美岸所在的伊罗戈斯大区(Ilocos Region),Sinanglao 或 Sinanglaw 就是当地伊洛卡诺语(Ilokano / Ilocano)的词,而美岸又是正宗中的正宗。

        伊罗戈斯牛杂汤最大的特点是要有酸味和苦味,酸味来源于作为调料的三敛(俗称树黄瓜,英文 bilimbi,菲语 kamias)或 酸豆(俗称酸角,英文 tamarind,菲语 sampalok),苦味来源于胆汁。



        注音:与同样发源于伊罗戈斯的“苦牛杂汤“ Papaitan 的区别,两者用料一样,烹饪方法也一样,就是 Papaitan 比 Sinanglao 苦,而 Sinanglao 比 Papaitan 酸。



4. 炸五花肉

B a g n e t

        炸五花肉(Fried Pork Belly),源于西班牙,西语 Chicharrón。传到菲律宾后,普遍认为源于伊罗戈斯。

        炸五花肉是用猪肉的五花肉做食材,先煮熟,再油炸金黄色酥脆状。通常蘸醋或鱼/虾酱(Bagoong)食用。

        当代,五花肉可以用猪皮、鸡肉、羊肉、牛肉等代替。





5. 美岸汤面

Vigan Miki

        Miki 是菲律宾面条(统称 Pancit)的一种,指黄色的用面粉制成的蛋面,圆形、方形和扁形的都有。

        Vigan Miki 是用方形和扁形的蛋面,制成汤面(Noodle Soup),流行于整个伊罗戈斯大区,也算是当地名吃。



6. 菲式油炸馅饼

Okoy / Ukoy

        Okoy 是菲律宾的名小吃,是用糯米面糊加带壳虾和各种蔬菜炸制面成,英文可称为 Shrimp Fritter。

也有用小鱼和鱿鱼代替虾的,还有用普通面粉、米粉、鸡蛋和淀粉混合面糊代替糯米面糊的。

        用南瓜泥或红薯泥,加或不加虾炸制而成的食品,也可称为 Okoy。

        美岸的油炸吓饼是菲律宾最有名的 Okoy 品种这一。



7. 美岸皇家椰香烤粘糕

Royal Vigan Bibingka

        Bibingka 是源于菲律宾的传统点心,流行于菲律宾和与菲律宾接近的东印度尼西亚,英语可译作 Baked Coconut-flavored Rice Cake,中文可译作“椰香烤粘糕”或音译作“比宾卡”。

        它是用糯米粉或木瓜粉烤制而成的蛋糕。其中最重要的配料是椰奶。传统上,在陶瓦内盖上香蕉叶,在香蕉叶上倒入米浆,再盖上另一片香蕉叶,然后放在煤炭火上烤制。当然现代已经有专用烤炉。最后洒上牛油、椰子丝、咸鸭蛋等。

        Bibingka 的种类有很多,按原料总体上可分为两类,椰香糯米糕 (Bibingkang Malagkit)和

椰香薯糕(Cassava Bibingka / Bibingkang Cassava)。

        从个头上来说,有大有小,但通常拳头大小的居多。





        Royal Bibingka 皇家椰香烤粘糕,是流行于伊罗戈斯的品种,特点是个头较大,口味中甜、口感软糯。通常配以姜茶(菲语 Salabat,英文 Ginger Tea)食用。

        而皇家椰香烤粘糕又以美岸皇家椰香烤粘糕最为知名。



8. 竹筒糯米糕

T i n u b o n g

        Tinubong 是伊罗戈斯的特产,糯米面糊加椰奶、椰蓉、红糖,放入竹筒中,埋在炭火中烤制而成。通常以3个或5个一捆出售,不知道为什么不能用偶数。



9. 油炸半爆玉米粒

C h i c h a c o r n

        Cornick 油炸玉米粒是源于菲律宾的传统零食,英语可译作 Fried Corn Nut。

        原料以糯玉米粒为主,可加其它玉米粒、包括爆玉米粒,将玉米粒浸泡三日,沥干后油炸制成。重要的是要掌握好炸制的火候,即要完全膨化、又不能爆成米花。可以制成原味,也可以加各种口味,其中以蒜味为主。

        Chichacorn 是伊罗戈斯大区特产的一种油炸玉米粒,与普通油炸玉米粒不同的是,伊罗戈斯油炸玉米粒炸制时允许部分玉米粒爆成米花。因是伊罗戈斯大区的特产,Chichacorn 也可称为 伊罗戈斯油炸玉米粒。

        Chichacorn 是上面提到的西语 Chicharrón(炸五花肉)与英语 corn(玉米)的合成。



10. 伊罗戈斯糖块

T a g a p u l o t

糖类小知识



        (Sugar),总体上分为两类,粗糖(Raw Sugar, Jaggery)和精糖/精制糖(Refined Sugar)。

        粗糖 是将含糖分的植物,比如甘蔗、甜菜、棕榈等的汁液,只经过结晶工艺制成固体,不分离蔗糖(Sucrose)和糖蜜(Molasses),所以粗糖也被称为“带蜜蔗糖”或“非分蜜糖”。

        因为糖蜜呈棕黑色,所以使粗糖呈深浅不一的棕色。

        粗糖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颗粒状的(Granular, Granulated);另一种是块状的(Chunk),这种块状的是熬制成的。

        颗粒状的粗糖,依棕色由浅至深分为三类:

        黄糖 Light Brown Sugar;红糖 Brown Sugar;黑糖 Dark Brown Sugar(不要称为 Black Sugar),亦称 Muscovado Sugar(马斯科瓦多糖)或Barbados Sugar(巴巴多斯糖),在美国称 Turbinado Sugar,在英国称 Demerara Sugar。

        红糖一词也被用来泛指颗粒状的粗糖,也就是说红糖包括黄糖、红糖和黑糖。

        精糖 是指将糖蜜分离出去后的纯蔗糖,因此精糖的科学名称也就是 Sucrose。从这个角度来讲,糖蜜被称精制糖的副产品。

        精糖也有颗粒状(包括粉状)和块状之分。因为颗粒状的精糖是直接食用最多的糖类,所以商业上被称为 Table Sugar;又因为不含糖蜜,颜色呈白色,所以被俗称为白糖(White Sugar)。块状的精糖,我们常见的就是方糖(Sugar Cube)了,与块状的粗糖不同,方糖不是熬制成的、而是压制成的。

        在中国块状的粗糖统称“糖块”(Sugar Chunk, Sugar Cane Chunk),注意:东北人也将糖果(Dandy)也称为糖块。再依模具不同形成按形状命名的糖块,包括片糖、砖糖、碗糖、篓子糖,等等。



糖块



砖糖



片糖



碗糖

        菲律宾产出的糖块,菲语 Panutsa 或 Panotsa,没有中文官方译名,暂且称作“菲式糖块”(Philippine Sugar Cane Chunk)吧。菲式糖块是以甘蔗汁直接熬制而成。因为多是以半个椰壳作成型模具,成品呈小半圆形,小编自作聪明地给它起了个名字“椰碗糖块”。

        菲律宾很多地区都产糖块,被认为最好是在伊罗戈斯大区和比科尔大区(Bicol),糖块的伊洛卡诺语为 Tagapulot。最好的伊罗戈斯糖块也在美岸,喜欢甜食的可以尝尝。





11. 伊罗戈斯太妃糖

Balikutsa / Balicutsa

        音译成中文“太妃糖”的糖果有两个完全不同种类:

        一种是美式太妃糖 Taffy,在制作过程有拉伸的步骤,成品软韧而有嚼劲。也可以称为“拉伸太妃糖”以示与另一类的区别。

        另一种是英式太妃糖 Toffee,在制作过程中不需要拉伸,分为软质和硬质两种口感类型,成品都比较黏牙。

        伊罗戈斯太妃糖属于需要拉制的美式太妃糖,是伊罗戈斯大区、尤其是南伊罗戈省(Ilocos Sur)的特产。形状制成蜗牛状,其名称 Balikutsa 或 Balicutsa 在伊洛卡诺语中就是蜗牛的意思。





12. 菲式甘蔗酒

B  a  s  i

        全世界盛产甘蔗的地区,都有蒸馏甘蔗烈酒的习惯及历史。蒸馏甘蔗烈酒有两种:

        甘蔗酒(Sugarcane Spirit),以甘蔗汁为原料酿制。最为知名的是巴西甘蔗酒,葡语 Cachaça,中文也音译成“卡夏莎”或“译卡夏萨”。Cachaça 是巴西最受欢迎,且最具标志性的烈酒代表,被誉为巴西的国酒。因为 Cachaça 太过有名了,所以 Cachaça 也被用于甘蔗酒的统称,俨然成了甘蔗酒的正名,但小编建议统称还是用“甘蔗酒”。

        朗姆酒/兰姆酒(Rum),以甘蔗制糖的副产品糖蜜为原料酿制。不过也有用糖蜜加甘蔗汁或完全用甘蔗汁作原料酿制并称为 Rum 的,这种称谓纯情商业习惯上的称谓了,比如 Cachaça 也被称为巴西兰姆酒(Brazilian Rum),但严格上讲就是甘蔗酒,而不是兰姆酒。

        菲式甘蔗酒 Basi,也音译成“巴斯酒”,是原产于菲律宾北吕宋(Northern Luzon)、尤其是伊罗戈斯大区的甘蔗酒。这种酒在北吕宋的地位相当于 Cachaça 在巴西的地位。



美岸甘蔗酒

        位于菲律宾与台湾之间的巴士海峡的巴士(Bashi Channel)的名字就源于 Basi。因为此海峡风和洋流强劲,当航海者经过海峡时,就像喝了 Basi 一样摇摇晃晃,巴士海峡因此得名。

        在西班牙殖民时间的1807年,还发生了著名的被称为“甘蔗酒暴动”(Basi Revolt)的菲律宾民众暴动,起因是西班牙殖民当局禁止私酿甘蔗酒。



甘蔗酒暴动画作

甘蔗酒暴纪念碑,位于北伊罗戈省皮迪格 镇 (Piddig, Ilocos Norte)



13. 鸡 肉 粥

Arroz Caldo

        Arroz Caldo 是西班牙语,英语 Chicken Rice Porridge,菲语 Lugaw ng may Manok。

        鸡肉粥全菲都有,不是美岸特产,但据称是菲律宾最好的鸡肉粥之一。



14. 海芋蒸糕

B i n a g o l

        菲律宾有一类蒸制的糕点食品,可称为“蒸糕“,英语 Steamed Cake,菲语 Nilupak,中文可译作菲式蒸糕。制作主料是各种磨碎或捣碎含淀粉的食材,加入椰奶和糖等其它配料,蒸制而成。并可制成各种形状,通常用香蕉叶包裹,并加椰蓉、奶酪、奶油等作顶配料。

        依使用的淀粉类主料不同分成不同种类的糕点,今天这里聊的海芋蒸糕(Steamed Giant Taro Cake)就是使用含淀粉的海芋(Giant Taro)球茎,并一定要用半个椰壳作成型模具,成品呈小半圆形,咱也可以称其为“椰碗形”。

        海芋蒸糕并算不上是美岸的特产,菲律宾最有名的海芋蒸糕产自萨马岛(Samar)等东米沙鄢地区(Eastern Visayas),其名字 Binagol 就是米沙鄢语(Bisaya)“入在椰壳中“的意思。

        之所以让亲友在这里尝试一下海芋蒸糕,是因为美岸的词源就来自海芋,而且还被用在了市徽上了。再有,萨马并不是菲律宾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估计亲友们很少有就为了旅游去那里的机会,反正在那里都是尝,那咱就就近尝了。










了解更多请搜索: 美岸 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