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论坛好贴
夹脚拖鞋在千岛之国的前世今生

很遗憾,虽然中国移民来到菲律宾的时间最早,但国民凉拖却是日本人带入了菲律宾~





对于70年代至90年代出生的菲律宾人来说,夹脚拖鞋(本地话Tsinelas)代表的可不仅仅是一双简单的鞋子,它既是家长对子女体罚的工具,也是童年玩伴一起玩Tumbang Preso(一种用拖鞋砸饮料罐的游戏)的必备工具。

虽然对夹脚拖鞋有着迷之喜爱,并能够驾驭着它上山下海,甚至在篮球场展现自己过人的炫酷技巧,但在早期的菲律宾,人们却都是无鞋可穿的赤脚一族。



第一批西班牙殖民者到来之前,整个岛上的居民都是光着脚行走在各个岛屿之间。在16世界早期,菲律宾原住民中的贵族们,也只是通过身上精美的衣服和金饰来彰显自己的社会地位,而他们的脚上,和普通民众一样,空无一物。

拖鞋是如何来到这个岛国的?



在被殖民统治前,不仅是拖鞋,整个外部的世界对岛上的居民来说都是无比陌生的概念。然而,与外来者的贸易和通婚,使得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得以融合,现在出现在菲律宾家庭中的夹脚拖鞋,就是由日本商人在400多年前引入菲律宾的。

根据菲律宾史书记载,早在西班牙人发现菲律宾之前,日本人早在15世纪便来到了这个岛国。在1600那年,马尼拉一地便有多达3000名日本人,通过商业贸易活动,日本人随后在伊洛克斯,达沃和中部维萨亚相继建立了定居点。

日本商人穿着的夹脚式鞋子(Zori)自然成了拖鞋的前身,根据天气的不同,他们会选用不同的Zori出行。



夏日中普遍穿着的Zori,由稻草编织而成,在菲律宾流行后,便由当地人采用马尼拉麻或者阿巴卡纤维来制作。而另一种木质鞋底的Zori,就是我们都知道的木屐,则是雨天出行的必备鞋履。

但西班牙人第一个宣布了对菲律宾的所有权,日本商人带来的拖鞋显然不能用日语Zori来命名,西班牙人便用西班牙语Chinelas(方便穿脱的鞋子)来命名这种特别的鞋子,后来演变成为当地话Tsinelas。

拖鞋成了身份地位的象征

被殖民前的原住民贵族们,在西班牙人占领了马尼拉之后,便不已鲜艳的服装和金饰彰显自己的社会地位了。在西班牙殖民者对当地进行西化后,一双合适的鞋子,成了搭配西式服装的必备单品。



从这一刻开始,鞋子成了区分菲律宾当地不同阶层的象征。根据在Yuchengco博物馆的记载,木屐由于适合在乡村中使用(常年积水严重),被认为是穷人的鞋履;拖鞋由于被定义为便于穿脱的鞋子,则被广大中产阶级所接受;而真正的鞋子(西班牙语Zapatos),则是受过教育的西班牙混血儿才能拥有的奢侈品,至于无鞋可穿的人群,则是没有任何社会地位的农奴。

现在流行的橡胶拖鞋诞生

19世界40年代,日本在东南亚扩张自己的领土,菲律宾再次易主,成了日本在东南亚地区的工业原材料产地。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军用原材料,便是橡胶。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一地鸡毛的日本,剩下了大量无用武之地的橡胶,而当时,橡胶只是被用于工业和军事领域。面对堆积如山的橡胶,日本商人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办法,那就是制作橡胶拖鞋。

日本的极简主义在橡胶拖鞋的设计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极简的设计,带来的自然是极低的成本和售价。在1950年,几乎每个美国家庭都拥有了一双橡胶拖鞋,这种橡胶拖鞋由于在行走时会发出啪嗒啪嗒的声响,便被人成为“Flip-Flops”,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夹脚人字拖。



极具讽刺意味的是,美国在二战中迫使日本投降,却在战后大量进口日本产品,夹脚拖鞋可以说是美国人以一己之力在全球推广开来。作为当时美国“附属国”的菲律宾,自然是人手一双。

拖鞋在今天的菲律宾,却又有了新的用途



由于贫困人口数量加剧,夹脚拖鞋无奈的成了众多菲律宾民众的日常鞋履,在菲律宾政客的各种竞选活动中,拖下自己价格不菲的皮鞋换上夹脚拖鞋,代表候选人和手握选票的劳苦大众同样出身贫寒,只有自己当选,才可以“真正”为底层民众发声。



日本将夹脚拖鞋带进了菲律宾,那么许多菲律宾人在进屋之前要脱掉自己拖鞋便的原因便也有了答案。

这种进入住所前脱去拖鞋的习惯,也是来自日本传统文化的影响。在早期的菲律宾日本移民家中是没有桌子的,大家坐在榻榻米上吃饭。而把拖鞋穿进屋内,就好像把拖鞋放在了饭桌之上,自然被看作是大不敬的行为。



了解更多请搜索: 夹脚拖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