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论坛好贴
为什么美式英语在短短35年内,便彻底取代西班牙语在菲律宾的地位?


1946年7月4日,马尼拉黎刹公园,在星条旗降下的同时三星太阳旗缓缓升起,标志着菲律宾获得完整主权独立了。

文化殖民是殖民主义体系中极为重要的一环,许多仍在当代世界中发酵的文化结构,都是殖民脉络下的产物。文化的影响往往深远悠长,于是在殖民者离开、各国相继独立后,殖民的色彩仍旧挥之不去。

作为文化或者说文明的最主要载体,语言文字无疑在殖民文化或者说文化殖民中占据了最核心的部分。

就拿英语在当代印度的为例,曾经以日不落帝国之名辉煌了几个世纪的大英帝国,在崩解之后,它巍峨的主体已然消逝,遗留的阴影却未完全退去,英语的生命力甚至比帝国本身更为持久。


电影《咖喱味英语》海报

2012年的宝来坞喜剧片《咖喱味英语》(EnglishVinglish)将英语在印度社会的地位表现得淋漓尽致。该片的女主角在印度社会因不懂英语而大吃苦头,展现了印地语(Hindi)在权力位阶上远不如英语的难堪窘境,血淋淋地描绘出英语和印地语在当代印度的冲撞、角力。

《咖喱味英语》向我们揭示了笼罩在语言迷雾中的南亚,然而印度在此议题中并不孤单,环顾我们身处的东亚,其实近在咫尺的菲律宾也仍身处在这样的语言拉扯中。

自1898年美西战争爆发以后,西班牙人结束了在菲律宾群岛长达三个多世纪的殖民统治,而美国人在同年12月10日的巴黎和约上,以两千万美金的代价取得了菲律宾群岛的统治权。在美国势力大举入侵后,随着殖民政府大力推行教育政策、广设各级学校,美式英语逐渐取代过去流传范围有限的西班牙语,大大扭转了菲律宾社会的语言生态。


1898年5月 美国和西班牙军舰在马尼拉湾鏖战

相较于英国在印度动辄数百年的统治,美国在菲律宾群岛建立殖民政权的时间并不长,自1898年美西战争结束,到1942年日军占领菲律宾为止,美国人在菲律宾的统治不过四十来年的时间,相较于先前长达三百余年的西班牙殖民政权来说是微不足道的。

然而,最有趣也最吊诡的是,就语言使用的层面而言,美国对菲律宾社会所造成的影响却无比深刻,远在统治较久的西班牙之上。其中的原因与两个殖民政权采取的统治政策有关,美国在接管菲律宾初期时推动的地毯式语言教育,深刻地影响了当代菲律宾社会的语言生态。

在此之中首任美属菲律宾民事总督威廉‧塔夫脱(William Howard Taft)领导的第二菲律宾委员会(Philippine Commission/Taft Commission),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第二菲律宾委员会对于治理菲律宾有着雄心壮志,积极推动交通、卫生和教育等面的建设计划。



1901年3月27日,菲律宾委员会主席塔夫脱与苏禄苏丹贾玛鲁·基拉姆二世在和乐(Jole)见面。

塔夫脱主张“广泛而普遍的教育是一切的基石”,在施政尤以教育为重。有趣的是,第二菲律宾委员会虽代表美国殖民政权,他们一开始在制定教育方针时,却不以美式英语为唯一的选项,反而打算用前任殖民者所使用的西班牙语搭配当地语言进行教学。

然而,他们很快便发现西班牙语在当地并不普遍,而菲律宾境内的语言分布又极其复杂,且大多缺乏完整的书写系统,难以广泛地应用。除了棘手的语言问题外,先前第一菲律宾委员会(Schurman Commission)搜集的数据显示,尽管先前的西班牙殖民政府在境内设立了两千所以上的小学,但因需要额外付费,且仅教授识字、书法、教义问答和基本的数学,不仅民众就学意愿低落,也缺乏完整的教育体系。


1963年马尼拉都会区塔夫脱大街

有鉴于此,第二菲律宾委员会决议重整国内的教育机构,第一步便是广泛在各省成立高中、在各区设立免费的公立小学。同时,考虑到菲律宾境内纷杂的语言难以作为学习媒介,为了让菲律宾人能够顺利“打开知识世界的大门”,他们确立美式英语为主要的教学语言。

第二菲律宾委员会在马尼拉成立了教育局,并参考美国本土的教育政策(美国梦),将小学定位为“向公众开放的大学”,中学则瞄准了中产阶级,至于更高等的教育,则设计给未来的领导阶层就读。确立好各级教育机关的主要任务和授课对象后,他们为解决菲律宾境内缺乏教育资源的问题,从美国本土征召了许多教师,以先遣和平部队的名义于飘洋过海抵达菲律宾。

其中最知名的是,1901年8月21日,搭乘美军托马斯号(USSThomas)抵达马尼拉的近500名来自哈佛、耶鲁、康奈尔等知名大学的教师们。因为这些教师搭乘托马斯号来菲,于是他们被称为“托马斯号上的人”(Thomasites),在托马斯号抵达之前和之后,还有不少美国教师来菲,他们也一并被称为Thomasites,于是Thomasites这个词就成了当年美国旅菲教师的别名。


挤满旅菲教职人员的托马斯号抵达马尼拉港

他们的任务极其繁重,除了每日要在任职的教育机构讲授五小时外,还要拨时间训练当地的储备教师、于夜间开办成人补救教育,并监督各级学校筹建的情况。

除了引入教育人力外,殖民政府更从母国进口大量教材供教师使用,并依据美国当时流行的教育理论,大幅调整授课的内容与方向。在教育局看来,直接援引美国的教育资源是极其合理的,除了较有效率外,美国本土也是用同样的方式教育广大的欧洲移民,让他们接受美国精神的熏陶、共创和谐的移民社会。

在殖民政府如火如荼地推动教育时,菲律宾人也张开双臂拥抱这样的政策。尽管政府未强制人民必须接受教育,但民众踊跃地报名各级学校,就连曾与美国军队血战的阿奎纳多将军(Emilio Aguinaldo),也送自己的女儿上学,之后甚至送她到美国深造。


1918年 阿奎纳多的女儿卡门在美留学期间的留影

令人讶异的是,菲律宾人对于学习美式英语的热情异常高昂,成效也非常显著。1898年时多数的国民都还未接触过美式英语,但在短短的二十年之后菲律宾已经有28%的人能够阅读英文,甚至开始有人以美式英语创办文学及诗学的杂志。自1920年代起,用英文书写的小说和短篇故事蔚然成风,开启了持续到现在的美式英语书写传统。

在当时,也有少数人仍负隅顽抗,一部分菁英人士持续送自己的子女到教授西班牙语的私立学校,而在某些只设立美式英语学校的偏远地区,教会人士则大力劝阻当地居民不要注册就读。原因据说是因为美国人办的学校竟然排除了神学,这无疑亵渎了神。然而,这些举动1920年代初,便在第二菲律宾委员会改换神职人员的政策下逐渐销声匿迹。到了1923年,即便是马尼拉市内最标榜精英的私立学校,也都开设美式英语课程。

所以,美式英语在极短的时间内便取代了先前推行不广的西班牙语,摇身一变成为菲律宾人民竞相学习的语言。菲律宾学者西巴扬(B.P. Sibayan)曾认为,菲律宾的教育政策在这个时期扮演了关键的平衡角色。无论是贫苦是富裕,人人都是从零开始、从无到有,且因为殖民政府一视同仁地在各地广设学校、分配教师,大家所享有的教育资源大致是等同的。


1900年代 美国老师正在向她的菲律宾学生们释疑解惑

于是,美式英语在短短的35年内便彻底取代了西班牙语的地位,不仅成为教育机构和政府机关的主要通用语言,也被菲律宾人接纳为母语以外的第二语言。

美式英语的成功理应归功于美国殖民政府完备、全面的教育政策,但更深刻的原因却与美国政府采取的统治态度有关。他们在思考如何教育殖民地人民时,做法与邻近的欧洲殖民政权完全不同。

以英国政府在印度的殖民统治为例,麦考瑞于1835年2月2日起草的《教育备忘录》(Minuteon Education),对殖民时期乃至独立后的印度教育影响深远,他主张殖民政府应着重培养一个能在英国和印度之间搭建桥梁的新阶级。


在美国老师监督下认真听讲的菲律宾学生

当多数的欧洲殖民政府选择只教育少数人,并以这些被拣选过的菁英人士代为管理众人时,美国殖民政府训练大众“自我管理”的理念无疑是很稀罕的,也使得被殖民者在日后有了反对、反抗殖民的潜力。


了解更多请搜索: 美式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