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菲律宾的一群平凡的中国人……
【世界日报】(记者 范宗鼎)菲律宾吕宋岛北部的赤口河(Chico River)蜿蜒233公里,流经高山省、加凌牙省和加牙渊省,是北吕宋的母亲河加牙渊河最长的支流。她发源于中央山脉的山峦密林之间,为东面的平原带来勃勃生机。
2022年6月25日,记者所在的采访团从北部大城株艺牙佬市(Tuguegarao)驱车向西行进,绿油油的稻田从路边铺展开去,一直延绵到天边的远山,牛羊在田间悠闲踱步,农民们面朝黄土背朝天,一派田园牧歌的景象,仿若世外桃源。然而这人间天堂般的美景下却隐藏着当地人深深的无奈——贫穷。
缺乏机械化生产,没有现代化灌溉技术,种种因素严重制约着当地农业发展,拥有大片肥沃土地的菲律宾直到现在还是大米进口国,今年在俄乌战争背景下粮食安全问题甚至一度成为国家的心腹大患。大米自给自足,这是一代又一代菲人的心愿。
靠天吃饭、挖井取水,这种原始的农业方式再也跟不上时代的节奏,该怎么办?
一位平凡的商务经理
采访团前往的目的地正是菲中两国政府对这个问题给出的第一个答案——赤口河泵站灌溉项目,竣工典礼当天在加凌牙省皮努普克市举行。“让赤口河水翻山越岭,灌溉万顷良田”,这美好的愿望随着菲中官员共同按下启动按钮变成了现实。
“终于盼到这一刻,所有辛苦都值了。”中工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的商务经理张少卿如是说。
2018年项目启动之初,公司将“先遣队”派到赤口河,张少卿就是其中之一。“那时候真的是一脚踏进山沟里,什么都没有啊”,这个干练的河北汉子回忆道,“我来了得先把营地建起来,等根据地扎稳了,我就赶到马尼拉处理商务上的问题。”
跟他接触不用太久就可以理解为何一家享有良好声誉的中国大型公司要派他出国作开路先锋。作为商务经理,他不仅平日要负责商业谈判,遇到记者团来访就连导游地接的活儿都得一并“承包”。不管哪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都保证稳妥,甚至力求完美。按照他自己的话就是“必须把每一个细节都考虑清楚”。
就像所有其他菲中合作项目一样,赤口河项目一开始也遭遇阻力,但菲中两国领导人的战略指引为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政府各级部门全力破除障碍,披荆斩棘为工程开路。
“神仙打架”打赢了,但落实合作项目“最后一里路”的是一群凡人。
张少卿说:“公司以前在菲律宾承接过几个项目,我们事先就把这里的情况调查清楚,比如雨季会造成施工放缓,台风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如何应对等等,这些都要打好提前量,最后再用我们的专业和技术提前完工、保证质量,在菲律宾灌溉署建立起信誉,人家才能放心把更大的工程交给咱们。这一次竞争也很激烈,十几家公司来竞标,最后咱们赢了。”
寥寥数语,背后凝结着多少心血。2019年北吕宋大洪水,连株艺牙佬市的城区都淹了,甚至惊动了杜特尔特总统……赤口河泵站项目经历了多少波折,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我们也遭遇路权纠纷、原住民不肯搬离祖地等问题,但大家及时妥善解决了。”张少卿的脸上还是那么平静,但有经验的人都知道,上述任何一个问题解决不好都不可能有今天的竣工典礼。
典礼上,杜特尔特总统通过视频祝贺项目顺利竣工,感谢中国政府给予的支持和帮助。张少卿背着包站在人群里,一边忙拍照一边通过电话确认记者紧急返回马尼拉的司机和车辆。安排完手中的事,他突然说了一句“今年春节我得尽量回国陪陪家人”。
他在菲干成了两个项目,中吕宋还有一个项目等着。他经常一整年不能回一次家。
资料图:2021年1月7日,中工国际的商务经理张少卿(左)在大马尼拉地区奎松市与赤口河泵站的业主菲律宾国家灌溉署商谈水泵技术等问题。
一位平凡的工程师
李炫宇,三十岁出头,一副大大咧咧的样子,“我就是一干活的,我有啥好说的呀?”他是赤口河泵站的项目经理,2018年来菲,整个工程四年零一个月的辛苦他最清楚。
作为“干活的”,李炫宇在施工高峰期率领一支四、五百人的队伍,其中将近八成是菲律宾人。他在谈到工作的时候不喜欢渲染自己的辛苦。
记者去泵站的途中路过中方施工人员营地,整整齐齐的砖房,但房间内设施极其简单,家具极尽简朴。所有工作人员都被晒成菲律宾人的肤色,连二十多岁的小姑娘都不例外。
但李炫宇不觉得有什么问题:“自己砌的砖房,台风来了都没问题,以后留下来作为当地学校,我们还在营地自建了一个篮球场。”
为方便施工,营地坐落在荒郊野外,距离株艺牙佬市往返车程两个小时,但就是这两个小时把他们隔绝在现代城市生活之外。
“我们工期不是非常宽裕,应该先把本职工作干好,要有纪律性。工人们平时一天至少上工八小时,有时候超过十二小时,下了工已经很疲倦,很少有心情和体力开夜车进城,等进了城商铺也都关了。而且按照雇主给我们定的工期,我们其实没有周六周日”。这些中方工人就这样长期窝在简陋的营地里,一干就是四年。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北京人,李炫宇不觉得苦,“您别说这里条件艰苦,您还没去非洲呢,至少这里开一小时车就进城,我在非洲干工程的时候开十个小时车也未必能找到一个城市。”
他很真实,真实到不会唱高调。赤口河项目是中菲两国重点推动的基建工程和民生项目,只要往两国友好合作的方向去聊就一定能聊出政治高度,但他偏偏说,“我也知道中菲合作和大建特建的意义,肯定要尽全力去做,也优化了很多方案。但我真正关注的是我们自己有没有尽到责任。每个人都尽职尽责,大家把工程完成好,它的意义自然就出来了,这是水到渠成的事儿。如果一颗螺丝钉都拧不紧扎不实,那还说什么呢。”
然而不谈菲中友谊“主旋律”的李炫宇却用他自己的感受来表白这个他奉献了四年青春的国家。
“我走过几个国家,菲律宾人的包容性是最好的;我喜欢这个国家,这里的人给你一种亲切感,让你愿意去付出,愿意尽自己的一切努力。我们还想深耕菲律宾市场,积极争取优质的项目,多干一些能给百姓带来切实利益的工程。”
6月25日在北吕宋加凌牙省拍摄的赤口河。(本报图片)
一群平凡的菲人百姓
竣工典礼上,主席台花团锦簇,台下贵宾云集,一群当地老百姓在场地附近的小山包上找了个阴凉地儿看热闹,他们有的是农民,有的是项目的建筑工人。
记者也爬上小山包,攀谈几句就跟他们热络起来。
“知道这项目值多少钱吗?”记者问,一群人使劲摇头。“7700万美元!”他们听到答案后有点蒙,7700万美元是多少钱?
现场维安的一名警察会算账:“呦,4个B呀(指4个Billion,即40亿比索)。”有的人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似乎还是不太明白4个B到底意味着什么。
“这个项目能灌溉8700公顷农田,以前每年只能产一季稻,现在能产两季,你们的乡亲以后赚钱可就更多了。”记者然后随口一说:“这个泵站至少能用30年。”
他们听罢用菲律宾方言交头接耳一番,这次反应倒挺快,问道:“那30年以后可咋办呀?”
记者心里笑,这还没开始赚钱呢就瞎操心30年以后的事儿,“30年以后升级改造,给你们弄个更大的(泵站)。”
多数菲律宾人很纯朴,你说什么他们都愿意相信。临别的时候他们都毕恭毕敬,微笑着说:“您是中国人吧?谢谢你们,欢迎常来作客,你们啥时候能再来?”
他们不关心你是记者、工程师还是企业老板,也不管Chinese这个词可以代表中国人或者华人,这一刻,只要你是Chinese,咱就是朋友。
记者后来向中工国际核实了赤口河泵站的使用寿命:设计寿命20年,如果保养良好,可以做到30年甚至更久。
6月25日,赤口河泵站灌溉项目竣工仪式上的菲律宾舞者。(本报图片)
一支平凡的舞蹈
赤口河畔,菲律宾青年艺术家表演了一支“土风舞”,展现的是当地人民农耕的场景,这种舞蹈在菲律宾司空见惯。然而在六月的骄阳下,舞者们却把这平凡的题材演绎得如火焰般热烈,他们舞出了丰收的喜悦,舞出了对远道而来的中国客人的感激之情,脸上那一抹灿烂的笑容则映衬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期待。
不知为何,这种盛情欢迎的场面让我联想起美国在菲律宾强大的影响力,许多菲律宾人只要提到“美国”这个词就显露出发自内心的尊重。如今中菲合作方兴未艾,正给菲律宾人民带来越来越多切实利益,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未来,中国会不会也在菲律宾大多数民众心中享有同样的地位?
路还长,势已起。中国驻菲使馆公使衔参赞杨国良在株艺牙佬市碰到记者团时,除寒暄外只说了一句话:“以后咱们还会有很多项目,到时请多多帮忙。”
有这句话足矣,未来可期!
了解更多请搜索: 菲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