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论坛好贴
拥有三百年西班牙殖民历史的菲律宾,为何不说西班牙语

西班牙语能够成为世界第二通用语言(按母语使用人数),与其中殖民扩张有着莫大关系。以天主教传播者与捍卫者为姿态的西班牙,将其语言与宗教信仰传播到世界各地。拉丁美洲大部分地区都曾是西属殖民地,西班牙语至今仍是他们的通用语言。

而菲律宾曾经也被西班牙统治过300年之久,被殖民的时间更是超过拉丁美洲。菲律宾的国名来源于西班牙、菲律宾人的姓氏也是脱胎于西班牙语。



但如今菲律宾的官方语言却是英语和菲律宾语,菲律宾人在日常生活中多使用英语交流,这也使得菲律宾成为亚洲英语普及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

这一切,还是要从19世纪末的美西战争说起。

自1898年美西战争爆发以后,西班牙人结束了在菲律宾群岛长达三个多世纪的殖民统治,而美方在同年12月10日的巴黎和约上,以两千万美金的代价取得了菲律宾群岛的主权。

在美国势力大举入侵后,随着殖民政府大力推行教育政策、广设各级学校,美语逐渐取代过去流传范围有限的西班牙语,大大扭转了菲律宾社会的语言生态。

西班牙殖民时期的教育遗产

相较于西班牙在菲律宾动辄数百年的统治,美国在菲律宾群岛建立殖民政权的时间并不长,自1898年美西战争结束后,美国政府向西班牙购买菲律宾主权,一直到1942年日军占领菲律宾为止,其实不过四十来年的时间,相较于先前长达三百余年的西班牙殖民政权,更是微不足道。

然而,最有趣也最吊诡的是,就语言使用的层面而言,美国对菲律宾社会所造成的影响无比深刻,远在统治较久的西班牙之上。

归根结底,此间差异与两个殖民政权采取的基础政策有关,美国在接管菲律宾初期时推动的地毯式语言教育,深刻地影响了当代菲律宾社会的语言生态。

继老麦克阿瑟将军之后,由威廉‧塔夫特(William Howard Taft)领导的“菲律宾委员会”(Philippine Commission/Taft Commission),于1901年夏天正式接管了菲律宾。

“菲律宾委员会”对于治理菲律宾有着雄心壮志,积极推动交通、卫生和教育等面的建设计划——五月花号清教徒的后代们,当时是想把菲律宾当做亚洲的橱窗来设计的,一度马尼拉是美国的第六大都市,也是远东的美国最亮丽的珍珠。

同时,由于塔夫特主张——广泛而普遍的教育是一切的基石,SO,在交通,卫生和教育之间,这三者当中尤以教育为要。

有趣的是,菲律宾委员会虽代表美国殖民政权,他们一开始在制定教育方针时,却不以美语为唯一的选项,反而打算用前任殖民者所使用的西班牙语搭配当地语言进行教学。

然而,他们很快便发现西班牙语在当地并不普遍,而菲律宾境内的语言分布又极其复杂,且大多缺乏完整的书写系统,难以广泛地应用。除了棘手的语言问题外,菲律宾委员会的前身,所搜集的资料显示,尽管先前的西班牙殖民政府在境内设立了两千所以上的小学,但因需要额外付费,且仅教授识字、书法、教义问答和基本的数学,脱离普通民众的实际需要。

西班牙类的教育体系,不仅造成当地民众就学意愿低落,也使得菲律宾缺乏完整的教育体系。

美国教育体系的菲律宾复刻

有鉴于此,“菲律宾委员会”决议重整菲律宾的教育机构,第一步便是广泛在各省成立高中、在各个CITY设立免费的公立小学。

同时,考量到菲律宾境内纷杂的语言难以做为学习媒介,为了让菲律宾人能够顺利“打开知识世界的大门”,他们亦确立美式英语为主要的教学语言,因为它能充实、升华菲律宾人的智识及生活。

在这种标准的确立下,美利坚菲律宾委员会,很快在马尼拉成立了教育局,并参酌美国本土的教育政策(以团结数百万移民,灌输美国理想为政策核心),将小学定位为“向公众开放的教育入场”,中学则瞄准了中产阶级,至于更高等的教育,则设计给未来的领导阶层就读。

确立好各级教育机关的主要任务和授课对象后,他们为解决菲律宾境内缺乏教育资源的问题,从美国本土征召了许多教师,以先遣队的名义于1901年飘洋过海抵达菲律宾。

他们的任务极其繁重,除了每日要在任职的教育机构讲授五小时外,还要拨时间训练当地的储备教师、于夜间开办成人补救教育,并监督各级学校筹建的情况。

除了引入教育人力外,殖民政府更从母国进口大量教材供教师使用,并依据美国当时流行的教育理论,大幅调整授课的内容与方向。

在教育局看来,直接援引美国的教育资源是极其合理的,除了较有效率外,美国本土也是用同样的方式教育广大的欧洲来美移民,让他们接受美国精神的薰陶、共创和谐的移民社会。

额外多说一句,美国的多民族融合,是一个熔炉,融合出了独特的美国精神,而以苏联为代表的民族拼图,看似将一个个被发明的民族,以平等的姿态携带地盘,拼入了苏维埃大联盟,然后,经过某个不经意的脆断,就没有然后了。

SO,尽管从国家法理来说,美利坚也好,西班牙也好,对于菲律宾群岛的原住民来说,都是不折不扣的外来殖民政府,然而当美利坚推行面向平民的大众教育路线时,菲律宾人张开双臂,热烈拥抱这样的政策。

尽管殖民政府未强制人民必须接受教育,但民众踊跃地报名各级学校,即便是先前揭竿反抗殖民政府的领导者阿奎纳多(Emilio Aguinaldo),亦坚持送自己的女儿上学,往后甚至送她到美国深造。

令人讶异的是,菲律宾人对于学习美语的热情异常高昂,1898年时多数的国民都还未接触过美语,但在短短的二十年之后菲律宾已经有28%的人能够阅读英文,甚至开始有人以美语创办文学及诗学的杂志。

自1920年代起,用英文书写的小说和短篇故事蔚然成风,开启了持续到现在的美语书写传统。



在当时,仅有少数人仍负隅顽抗,一部分菁英份子持续送自己的子女到教授西班牙语的私立学校,而在某些只设立美语学校的偏远地区,教会人士则大力劝阻当地居民不要注册报读,因为美国人办的学校竟然排除了神学,这无疑亵渎了神。

然而,这些抗议之举到了1920年代初,便在“菲律宾委员会”改换神职人员的政策下逐渐消声匿迹,到了1923年,即便是马尼拉市内最独排众议的私立学校,也都转为教授美语。

在学习热情高涨的社会氛围下,尽管过多的学生和尚未成熟的教育体系仍有许多不足,但毋庸讳言的是,美语在极短的时间内便取代了先前推行不广的西班牙语,摇身一变成为菲律宾人民竞相学习的语言。

从某种角度而言,崭新的美语,第一次在菲律宾扮演了关键的平等角色。无论是贫苦是富裕,人人都是从零开始、从无到有,且因为殖民政府一视同仁地在各地广设学校、分配教师,大家所享有的教育资源大致是平等的。

结果是,美语在短短的35年内便彻底取代了西班牙语的地位,不仅成为教育机构和政府机关的主要通用语言,也被菲律宾人接纳为母语以外的第二语言。

站在今天回望,美语的成功理应归功于美国殖民政府完备、全面的教育政策,但更深刻的原因却与美国政府采取的怀柔态度有关。

他们在思考如何教育殖民地人民时,作法与邻近的欧洲殖民政权截然相反,感兴趣的可以自己对比一下菲律宾和另一个东盟邻居马来西亚。

以英国政府在海峡殖民地的统治为例,18世纪,英国的教育大臣曾起草一部影响深远的教育备忘录,他在里头主张殖民政府应着重培养一个能在英国和殖民地普罗大众之间搭建桥梁的新阶级。

当多数的欧洲殖民政府选择只教育少数人,并以这些被拣选过的菁英份子代为管理众人时,美国殖民政府训练大众“自我管理”的方式,无疑是很稀罕的,也使得被殖民者在日后有了反殖民的潜力。

SO,二战结束后,日本在东亚的帝国体系迅速瓦解,匆匆释放出了诸多尚不成熟的政治单元个体,从朝鲜半岛,到台湾,再到东南亚诸国——但是在大势之下,政治单元是容不得真空形式存在。

结果麦克阿瑟不得接过已经倒下的日本帝国的秩序接力棒,赤膊上阵,在半岛与红色集团结结实实的打了一仗;而在东南亚,马来亚在大英帝国的仓促退出间被发明成立,而其后再度分裂出来的新加坡,已无法得到不断退出亚洲的昔日宗主国庇护,只得重新转投美国主导的冷战体系;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国,则捡起了日本帝国的共荣圈政治遗产,拿起了武器,赶走了昔日高高在上的白人统治者;只有经历过“自我管理”大众教育的菲律宾,则是在和宗主国协商后和平分手,独立另过。

从另一方面来讲,二战后的东南亚民族主义迸发的时代,菲律宾的独立,从表面来看是帝国秩序坍塌导致民族自决处处开花,然而从更幽微之处去看时,不难发现,美国的这种殖民地自决的塑造,从某种角度而言,是自己建国过程的经验再次投射。

这也可以解释,为毛菲律宾有充沛的反殖民武德,但对于自己的昔日宗主国,彼此之间充满了复杂的羁绊感情——不是单纯的历史从属,而是在类似于师徒喂招过手的互动过程中,相互融通、共建历史,甚至塑造出了一种全新的两者关系——独立的国体,精神上的第五十一州。



SO,尽管菲律宾从文化到宗教到生活习惯法等各个层面,基本都是墨西哥等西班牙前殖民地的翻版,然鹅语言这里,始终无法扭转美语的强势地位——讲个简单的笑话,昔年菲律宾女大统领阿罗约曾誓言要恢复西班牙语的官方语言地位,并向西班牙政府求助以完成她的计划,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完)


了解更多请搜索: 西班牙语 菲律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