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论坛好贴
菲律宾人的最爱——卡拉OK的今生前世


井上大佑和他的卡拉OK初代机

卡拉OK这个词,源自日语Karaoke。其实这也是个多语言复合词,kara可以理解为“没有”;而oke则是英语“orchestra”(管弦乐队)的谐音,可以理解为“伴奏”。合起来可以解释为“无人乐队”或者“非人伴奏”,稍微引申一下即为“预录音乐伴奏”。而这个词之所以会从日语中最先产生出来,解释起来更简单了。因为这个高级玩意儿,是由日本大阪的半吊子音乐人兼乐器说明书制造商井上大佑在1971年发明的。

需要提一下的是,最初的卡拉OK并没有视频,只有伴奏音乐,由麦克风、扩音器和投币箱三部分组合而成。虽然投币式卡拉OK机风靡菲律宾和全世界,虽然会所式KTV和量贩式KTV曾备受东亚诸国及全世界年轻人的热捧;但是由于井上大佑最初没有为他的第一台卡拉OK机——八轨点唱机申请专利的缘故,他老人家在这股席卷全球的热潮中连一分钱都没有分到。



那么这台机器为啥会称为“八轨点唱机”呢?这和当时流行的媒体存储介质——磁带有关。初代卡拉OK使用的八轨大录音带(8-track cartridge)是一种匣式录音带,之所以称“八轨”,是因八轨大磁带会自动将音乐分成四组播放列表,每组清单可以两个轨道播出。至于“大录音带”的说法,是因相比后来更蔚为流行的卡式录音带,八轨大录音带的体型来得更大。

相信这种最原始的八轨点唱机,见过的人不多。1980年代中期前出生的人,应该对与之类似录音机式卡拉OK有点印象。没有印象也没有关系,因为这种东西和井上大佑的初代机一样,很快就被后浪拍在了沙滩上,进入了历史的垃圾堆。


八轨大录音带

1999年,井上大佑被《时代周刊》评为“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亚洲人”之一,与毛泽东、甘地同列。《时代周刊》对他的评价是“如果毛泽东和甘地改变了亚洲的白天,井上大佑则改变了亚洲的夜晚”。发明卡拉OK时井上大佑年仅21岁,这大概是他未能申请专利的主要原因了。据专家测算,如果他拥有这项专利,至少能赚到100亿日元。后来井上在接受采访时笑着说:“我不知道要申请专利,所以我没办法。哈哈哈!”



2008年5月底,井上大佑带着他的八轨点唱机访问中国。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他说:“我当时没有想过申请专利,也不知道它会这么出名,但后来已经普及了,后悔也没用了。”随后又补充到,即使可以申请专利他也不会去申请,因为这样的话卡拉OK就不可能像今日这样普及了。如果知道申请专利能发大财的话,傻子也会去申请的。井上的这句话显然言不由衷,不过“如果申请专利的话卡拉OK也许就不会像今天一样普及了”这句话倒是真的。如果他有专利的话,专利费和专利权肯定会影响卡拉OK的更新换代率和普及程度。

1980年代中后期,有选曲功能的CD音响存储形式和VCD音影存储形式的成熟,取代录音录像带的卷带搜索功能,卡拉OK才能得到实质性发展。在日本大规模流行之后,很快,卡拉OK也在1989年传到了东亚以及东南亚,接着传到了世界的其他地方。

卡拉OK的发展普及,有赖于字幕VCD的大规模生产。最初,VCD生产线及技术由日本垄断,其生产标准由由索尼、飞利浦、JVC、松下电器等电器生产厂商联合于1993年制定。简体中文的卡拉OK用VCD碟的生产基地集中在台湾、香港、华南地区的合资工厂。1990年代晚期到2000年代,VCD于部分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地区被广泛使用。VCD光碟和家用卡拉OK系统也是在这一时期进入千家万户的。


1990年代末,香港一家酒吧,客人正在唱卡拉OK。

然而由于电子数据存储介质的日新月异,VCD持续的时间并没有比录音带、录像带等更长一点。随着宽带网络与手持设备的硬件更加成熟,利用云端技术将卡拉OK网络化,通过手持设备即可下载影音伴唱文件,用户可以通过电脑、移动电话或是平板电脑,搭配KTV应用程序进行歌唱。

不过直到现在菲律宾始终是个例外,一直以来这里最流行的都是投币式卡拉OK机,也就是菲律宾人口中的Videoke。而Videoke这个词以及投币式卡拉OK机应该是从美国传播到菲律宾的。

关于这一点菲华网没有详细考证,仅仅通过常识和逻辑进行了颅内推演。大东亚区域内无论日本、韩国、越南、新加坡还是华人文化圈,有一个共同点,“汉字”是一种很重要的沟通桥梁。通过汉字,VCD时代的卡拉OK光碟就可以迅速在这一区域传播,最初在东京出现的新玩意,可能隔天就会流行到上海、香港、北京、澳门、台北和新加坡。


可以随时随地点唱的网络KTV系统

而从大阪传播到菲律宾的话,就不得不先要在洛杉矶和纽约绕个弯了。投币式卡拉OK机最初应该是从日本传输到了美国,又经过“英语”这种互通的桥梁,传送到了菲律宾。所以,美国人将卡拉OK称为Videoke,而学习他们的菲律宾同样也使用同一名称。而喜欢投币式卡拉OK机的二道贩子美国人,也让菲律宾人喜欢上了投币式卡拉OK机。

量贩式KTV包厢、K歌房等在大东亚区域更为流行的卡拉OK,相比起来在菲律宾的影响力要小多了。一般来说只有菲华、华侨、日侨、韩侨等才会经常在装修豪华的KTV包厢唱K。此前,马尼拉帕赛市的知名菠菜楼某某大厦被警方查抄时,其豪华KTV包厢,曾让菲律宾司法部长雷穆拉等高官大开眼界。详见《超700名中国人被抓——菲警突袭马尼拉帕赛市菠菜楼并捣毁淫窝》。而没有菲律宾朋友邀请的话,相信菲华、华侨、日侨、韩侨等很少会使用投币式卡拉OK机,在开放场地高歌一曲。


菲律宾司法部长雷穆拉来的被查封菠菜楼的豪华KTV包厢

当然,现在马尼拉、宿务、达沃等城市量贩式KTV包厢也变得越来越多。菲律宾中上阶级越来越多地来到KTV包厢点歌霸麦,家用卡拉OK系统也在逐步走入菲律宾家庭。但从数量和规模上,花上5披索在街边随处可见的投币式卡拉OK机点歌唱歌,仍然是菲律宾最普遍的国民消遣方式,也是菲律宾人夜生活的主要内容。对许多菲律宾人来说,唱歌是为数不多负担得起的娱乐选项。只要区区5披索(约人民币六毛五),就可体验几分钟的快乐。


菲律宾街头随处可见的Videoke小广告

如果有人经常在菲律宾各地街头转悠的话,一定会看到随处可见出租出售Videoke的小广告。与菲律宾的Videoke小广告相比,大概只有国内1990年代至2010年代的电线杆性病小广告能够像媲美。如果天黑七八点钟时在菲律宾下层社区的穷街陋巷多走两步的话,你就会看见老老少少、男男女女一大群菲律宾人围着一台或者几台投币式卡拉OK机飙歌。实话实说,他们几乎每个人都唱的不赖,最起码比菲华网小编要强上十万八千里。小编还记得自己上一次唱卡拉OK还是2020年11月份,在一位朋友的投币式K歌房内。


Videoke小广告的中国同类

卡拉OK是菲律宾每一场聚会的高潮和主角,一般来说公司单位的聚会最后一定是以K歌接受。而家庭聚会也是一样。有家用卡拉OK系统的家庭自不用提,没有这玩意的家庭,会在聚会那天珍重其事的租一台。这大概就是出租出售Videoke的小广告在菲律宾能够随处可见的原因了。


聚会上租来的投币式卡拉OK机

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一个繁忙的嘟嘟车站,53岁的嘟嘟车司机索里亚诺(Soriano)将一枚硬币投进卡拉OK机,一边等待乘客,一边高唱他最喜欢的歌曲——英国音乐人哈蒙德(Albert Hammond)的《当我离开》(When I' m Gone)。他说:“我不时唱这首歌,这是我的最爱。”

这个嘟嘟车站有六台投币式卡拉OK机,歌声此起彼落,但在这里的司机和乘客似乎不感到困扰。


马尼拉奎阿坡区(Quiapo)有许多消费电子产品商店,一名男子在测试店家销售的卡拉OK机。

52岁的小吃档老板埃尔南(Filomena Hernán)当初购买这台机器,就是为了吸引更多顾客。这台卡拉OK机每天上午8时就开始运转,一直到晚上10时或更迟,一周七天不间断,每个月给埃尔南带来高达1万8000披索的额外收入。

埃尔南说,嘟嘟车司机在那里高唱一曲,开心又放松,还有娱乐公众的效果。“这对我的生意有很大的帮助。”


马尼拉许多店家会安装卡拉OK机,吸引爱唱歌的顾客,增加自己的收入。

菲律宾大学音乐系声乐讲师兼助理教授卡雅雅(CorinaKayaya)说,菲律宾人对歌唱的热爱,深植于殖民历史。菲律宾先由西班牙殖民统治,后被美国统治,菲律宾人就汲取了西班牙人和美国人的音乐养分。

24岁的塞维托(Miguel Serveto)说:“我和朋友到这里来,因为在家里很无聊。我不是真正的歌手,只是当我们在家没什么更好的事情可做时,我和朋友就会来这里唱歌。唱歌能带走我的压力,还能解闷。”


在马尼拉一个贫困地区,儿童和年轻人聚集在一家小商店外,将焦点放在店内的唯一一台卡拉OK机上。

根据2023年1月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国内的KTV不允许未成年人进入了。



了解更多请搜索: 卡拉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