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论坛好贴
盘中那尾清蒸石斑鱼会不会有毒?——氰化物捕鱼在菲律宾虽不常见,但仍有发生


菲律宾群岛海岸附近珊瑚礁中的热带鱼‍

如果你喜欢吃石斑鱼、苏眉鱼和其他生活在珊瑚礁中的鱼类,那么你最好要小心了。这些鱼可能很美味,但吃起来可能根本不健康。原因是:它们可能含有氰化物。

海水观赏鱼类的出产地主要分布在印度洋、太平洋以及加勒比地区的珊瑚礁栖息地,其出口最早始于1930年代的斯里兰卡,此后交易市场稳步增大。目前市场98%的海水观赏鱼都来自热带发展中国家海域,主要销往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国。

根据2021-2022年美国宠物用品协会(American Pet Products Association)的一项调查显示,美国有近300万户家庭饲养海水鱼作为宠物,每年约有760万条海水鱼进口到美国。

不过,大多数观赏性的海水鱼物种都是在野外捕获的,因为海水鱼繁殖条件特殊,加上人们对它们了解甚少,即使多年来一直在尝试的科学家和专业育种者也几乎难以实现人工繁育,人工饲养费用也相当昂贵。

2022年,印尼巴厘岛附近的海域,一位美联社记者亲眼看见渔民将蓝色或白色颗粒压碎,放入装满水的瓶子里。被稀释的氰化物形成有毒混合物,渔民将其喷到珊瑚礁上,这时躲藏在珊瑚缝隙中的鱼就会像被“毒晕”一般,晃晃悠悠地漂浮起来,渔民轻松地从中舀取它们。



渔民将被稀释的氰化物混合物,喷到珊瑚礁上,“毒晕”海水鱼。

渔民把捕捞到的海水鱼放入塑料袋中,再装入塑料冷却箱内,用卡车或摩托车运送到鱼品出口仓库。在仓库,工作人员迅速打开袋子,将鱼分拣到水箱,并提供新鲜的海水。一些已死亡的鱼会被扔进篮子或人行道上,然后再收拾进垃圾桶。被挑选出来的海水鱼有的将在仓库的小型水箱中存放数周,有的则再次被装进塑料袋,放入纸板箱迅速运出。

每天有数千条鱼被运送到仓库,但由于路途长远,被氰化物“迷晕”的海水鱼多达三分之二会在运输途中死去,这意味着渔民需要捕获更多的鱼才能满足需求。

不仅如此,科学家们还发现了更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有毒的化学物质会破坏珊瑚的活性,长期使用将导致脆弱的珊瑚生态系统退化,尤其是在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主要出口国。

“氰化物捕鱼可能不像20世纪70年代和1980年代那样猖獗,但在菲律宾这种非法捕鱼的行为仍然不时会被发现,”艾伦·怀特(Alan T. White),曾任中米沙鄢群岛沿海资源管理项目(CoastalResource Management Projectin Central Visayas)组长。目前,他兼职参与大自然保护协会(NatureConservancy)选定的亚洲海洋保护项目,并担任独立顾问。

即使在疫情期间,仍然有渔民进行氰化物捕捞。


菲律宾渔民将氰化物混合液体喷洒在珊瑚礁中

氰化物捕捞的活鱼广泛出现在水族馆和餐桌上

怀特认为氰化物捕捞的渔获物最终会进入餐馆。“我相信目前使用的大多数氰化物捕获的都是食用鱼,很难知道它的使用有多广泛,”他指出。怀特创立了位于宿务的沿海保护和教育基金会(Coastal Conservation and Education Foundation, Inc.)。

世界动物保护协会(World AnimalProtection)的顾问、菲律宾野生动物政策观察家文斯·辛奇斯(Vince Cinches)也这么认为。“(氰化物捕捞)仍在发生,因为这与用于水族馆展览的珊瑚丛活鱼有关,”他说,并补充说这种做法“遍布菲律宾”。

怀特博士认为氰化物捕捞“仍然是巴拉望岛和其他食用活鱼贸易重要地区的一个主要问题。”


2022年5月巴拉望布鲁克斯角(Brooke's Point)的渔民捕获的一尾重达123公斤的巨型石斑鱼最后以19000披索的价格售出。

巴拉望卡拉棉内斯群岛(CalamianesGroup of Islands in Palawan)的三个市镇曾经盛行氰化物捕捞。一项研究显示,1999年科隆(Coron)有316名渔民从事氰化物捕捞,2000年为328人,2001年为340人,2002年为353人;1999年布桑加(Busuanga)有113名氰化物渔民,2000年有121名,2001年有130名,2002年有139名。在库利昂(Culion),1999年有153名渔民从事氰化物捕捞,2000年有158名,2001年有163名,2002年有168名。

辛奇斯说,吕宋岛奎松省(QuezonProvince)也有许多渔民使用氰化物捕捞鱼获,因为该省是“海洋观赏鱼的来源之一”。“以前八打雁省(BatangasProvince)也有,但现在大多数渔民都改用手网捕鱼,而不是使用氰化物。”

一项命名为“菲律宾破坏性捕捞概述”(AnOverview of Destructive Fishing in the Philippines)的研究将氰化物捕捞列为该国正在实施的非法捕捞方法之一。研究中引用的其他破坏性捕捞做法(destructive fishing practices)包括炸药捕捞和“穆若·阿米”(muro-ami,菲律宾渔民的一种非法捕鱼方式,通过如敲击和砸碎珊瑚来吓唬鱼类,将它们赶向渔网)。

这项研究回顾了1979年至2022年菲律宾破坏性捕捞的现有科学文献。氰化物捕捞以及其他两种捕捞活动“在菲律宾很普遍,并且从20世纪30年代至今一直是一个挥之不去的问题”。



1999年反映破坏性捕捞的菲律宾电影《穆若·阿米》片段,该片也有译为《珊瑚礁猎人》。

氰化物天然存在于木薯和高粱等植物中。然而,有两种类型:有机氰化物(称为亚硝酸盐,比如苹果籽、苦杏仁、木薯中就含有)和无机氰化物(氢氰酸盐,一种挥发性弱酸,如氰化钾、氰化钠、氰化锌等)。两者都有剧毒。致命的氰化钠因为可以溶解贵重金属的属性曾广泛用于金银采矿业中。

使用氰化物捕鱼不是菲律宾人的发现,而是美国人首先发现的。1958年,一个名叫布里奇斯(Bridges)的美国人在伊利诺伊州首次使用氰化钠毒晕并捕获热带鱼。碰巧,一位菲律宾观赏鱼收藏家得知了此事。

当他回到菲律宾后,很快就采用这种做法捕获观赏鱼。然后这种捕捞方法传遍了菲律宾群岛。那时,来自菲律宾的美国观赏鱼出口商厄尔·肯尼迪 (Earl Kennedy) 对八打雁附近卢邦岛(Lubang Island)的观赏鱼数量突然增加感到惊讶。

“当地观赏鱼捕捞者开始使用氰化物时,我们并没有立即意识到发生了这种情况,”肯尼迪说。“我们很高兴每个人都有这么多的观赏鱼供应,而且出口到欧洲和美国的也很抢手。但过了一一段时间,我们就闻到了一股腥味。然后我们发现捕捞者们使用了氰化物。”


游客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一家水族馆观赏热带鱼

20世纪60年代,菲律宾是国际观赏鱼贸易的供应国之一。大部分观赏鱼出口到美国、英国、德国和法国。最初,从菲律宾出口的观赏鱼中有70%至90%都含有氰化物。

菲律宾拥有世界上70%的观赏鱼。这里的7107个岛屿周围栖息着大约2000种鱼类。相比之下,澳大利亚大堡礁只有1500种鱼类。

菲律宾是观赏鱼行业的主要参与者,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观赏鱼出口国之一。国际海洋生物联盟(International Marinelife Alliance)的彼得·鲁贝克(Peter Rubec) 表示:“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比得上海洋水族馆爱好者所需的丰富多彩的物种多样性。”

世界资源研究所(WorldResources Institute)的一项研究显示,1996年菲律宾市场上交易的海水活鱼中约有20%是使用氰化物捕获的;如果这一比例扩展至整个东南亚,估计每年使用这种方法捕获12000至14000 吨食用活鱼鱼。


马尼拉一家海鲜中餐厅烹饪的清蒸石斑鱼

食用珊瑚礁活鱼贸易

但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一项更大的业务出现了:为餐馆供应珊瑚丛活鱼。北京、中国南方、香港和其他中国人较多的国家的餐馆对来自珊瑚礁的活鱼的需求使得这种捕捞方法不仅在菲律宾而且在其他东南亚国家盛行。

这种方法之所以深受贫困渔民欢迎的原因是:能够获得较高收入。澳大利亚詹姆斯库克大学的研究员迈克尔·法宾尼博士(Dr. Michael Fabinyi)对巴拉望省的珊瑚礁活鱼贸易进行了数年的研究,他引用了豹纹石斑鱼的例子。

“从80年代末活鱼贸易开始时的每公斤价格约为50美分开始,”他解释道,“豹纹石斑鱼的价格逐渐持续上涨。2011年,一条状况良好的大型豹纹石斑鱼以每公斤700至1000披索的价格被渔民卖出。”

“从1997年到2001年,珊瑚礁活食用鱼的零售总额每年约为3.5亿美元,”与美国政府和非政府团体密切合作的美国珊瑚礁生态学家安德鲁·布鲁克纳 (Andrew Bruckner) 博士说。“到2002年,香港的该项贸易额增至约4.86亿美元,整个贸易额增至8.1亿美元。单条鱼的售价最高可达每公斤180美元,具体取决于品种、口味、质地、供应情况和一年中的季节。”

香港大学海洋科学教授薛绮雯(YvonneSadovy)博士表示,活鱼贸易价值约为10亿美元。她指出,每年约有15万吨珊瑚礁活鱼交易。


马尼拉一家海鲜中餐厅水箱内的阿拉斯加帝王蟹。鱼类不是活体海鲜贸易中唯一的海洋生物,螃蟹也是如此。它们会一直保持活力,直到在餐厅或酒店被烹饪的那一刻为止。

这种捕捞方式对珊瑚礁具有毁灭性打击

用氰化物捕活鱼确实不难。渔夫所要做的就是将几片氰化钠压碎放入挤水瓶中,潜入珊瑚礁盛产的大海,四处寻找中意的鱼,然后将有毒液体喷到鱼的脸上。结果,鱼被混合物毒晕,但没有杀死它,从而更容易用网甚至用手捕捉。

使用氰化物捕获珊瑚鱼可能更容易,但需要付出代价。“氰化物不仅对人类和鱼类是致命的毒药,而且对珊瑚等其他海洋动物也是致命的毒药,”美国国家科学技术院院士拉斐尔·格雷罗博士(Dr. Rafael D. Guerrero)说。

珊瑚由小型、群居、以浮游生物为食的无脊椎动物组成,称为珊瑚虫,类似于海葵。尽管珊瑚曾被误认为是无生命的,但它们是活的动物。它们为鱼类、龙虾、章鱼、鳗鱼和海龟等各种海洋生物提供庇护。

为了捕捉隐藏在珊瑚礁中的难以捉摸的鱼类,渔民使用氰化物,这是非法的。 1982年,菲律宾渔业和水产资源局 (Bureau of Fisheries andAquatic Resources) 委托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相隔四个月在珊瑚礁上两次喷洒氰化物导致珊瑚虫死亡率很高。


‍菲律宾吕宋岛中部因为氰化物捕捞所形成的大片‍珊瑚礁荒漠‍‍

氰化物捕捞之后的海底珊瑚礁荒漠

“我看到珊瑚礁死了,变黑了,可以看到鱼变少了。”一位名叫帕蒂亚纳(Partiana)的菲律宾渔民说。帕蒂亚纳曾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小学毕业后开始使用氰化物捕鱼,每一次捕捞都能为他的家人提供几美元的收入。但多年来,他开始注意到珊瑚礁正在发生变化。

海洋科学家沃恩·普拉特 (VaughanR. Pratt) 遗憾地说:“与爆破捕鱼不同,爆破捕鱼会将珊瑚变成碎石,而氰化物可以保持珊瑚结构完整,但却走向死亡。”

菲律宾拥有约26000平方公里的珊瑚礁面积,位居东南亚第二。已知存在约500种石珊瑚,其中12种被认为是当地特有的。

“如今,菲律宾40%的珊瑚礁,珊瑚覆盖率较差,而从2000年到2004年,覆盖率良好的地区已稳步下降到不足5%”,时任菲律宾环境与自然资源部生物多样性管理局(BiodiversityManagement Bureau of the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 and Natural Resources)局长的特里萨·蒙迪塔·林(Theresa Mundita S. Lim)博士说道。


兴旺生长的珊瑚礁与喷洒氰化物后正在白化死亡的珊瑚礁

百分之五十接触氰化钠的鱼会死在珊瑚礁中。被捕获并随后被回收的活鱼会被转移到干净的水中,但由于毒素对其内脏造成的损害,它们注定会在数周或数月内死亡。

研究人员估计,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仅菲律宾的珊瑚礁就被喷洒了超过一百万公斤的氰化物。

“(氰化物捕鱼)是非法的,所以人们应该停止这样做,”菲律宾海洋野生动物观察组织(Marine Wildlife Watch of the Philippines)的负责人阿内尔·亚廷恰伊(Arnel“AA”Yaptinchay)博士说。“现在可能会有短期收益,但我们必须真正考虑对下一代的严重影响。请记住这一点:没有珊瑚礁,就没有鱼。”

珊瑚、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并不是唯一的代价。菲律宾将因潜水病而瘫痪的年轻男子称其为“弯头”(bends,即减压病或潜水员病)。

《自然》杂志的一篇题为《环境保护报告,亚洲和西太平洋活珊瑚礁食用渔业对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影响》的文章表示:“因‘弯头’而导致的意外死亡或瘫痪现象非常普遍,渔民们说,此类事故的发生频率正在增加,因为他们发现自己在浅水区的鱼群耗尽后,被迫下到更深的地方并停留更长的时间来捕鱼。”

1993年,菲律宾的一个沿海社区报告称,当地200名潜水员中有30人遭遇了弯头,并导致10人死亡。英国海洋保护协会(Britain’s Marine Conservation Society)海洋资源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顾问(marine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consultant)伊丽莎白·伍德博士(Dr. Elizabeth Wood)说:“氰化物捕鱼虽然普遍被禁止,但仍然是一个重大问题。”


菲律宾渔业和海底采矿业中为了让潜水员能长时间在水下停留,利用空气压缩机将空气从图中的导管中传输至潜水员的口中,而这种方式潜水最容易造成减压病发生。

必须停止

辛奇斯建议强力执行1998年《菲律宾渔业法》(Philippine Fisheries Code)第88条。该法律规定:“任何人在菲律宾海域捕获、获取或采集或导致捕获、获取或采集鱼类或任何渔业物种均属非法。在菲律宾渔区使用……有毒物质,例如氰化钠,这会杀死、麻痹、致残或使鱼类或渔业物种失去知觉。”

“还需要采用受监管的替代品,例如手网,”辛奇斯补充道。“消费者需要开始在餐馆索取可追溯文件,这样他们就知道他们的鱼来自哪里。”

与此同时,菲律宾政府加强了反氰化物捕捞法(anti-cyanidefishing laws)的执行,建立了由国际海洋生物联盟运营的氰化物检测实验室网络,在全国各地的装运点对鱼类出口进行随机抽样,并监测贸易的各个方面。

媒体和公立学校还开展了公众宣传活动,帮助菲律宾人了解珊瑚礁的价值以及氰化物和其他破坏性捕捞做法所造成的威胁。

总部位于美国华盛顿特区的世界资源研究所(WorldResources Institute)表示:“菲律宾的氰化物捕捞活动并未停止,但由于这些努力,氰化物捕捞活动确实有所减少。”


薄荷岛潜水胜地巴里卡萨(Balicasag)大断层的海底美景

“我希望我的下一代,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够看到(更健康的)珊瑚礁,看到海里有许多的热带鱼。”菲律宾渔民帕蒂亚纳说。




了解更多请搜索: 热带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