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论坛好贴
随随便便插个旗就能建国?——南海有过一个菲律宾人建立的“科洛尼亚王国”


科洛尼亚王国曾发现的邮票等纪念品
二战后,菲律宾冒险家克罗玛(TomásCloma y Arbolente)自称在南沙发现了“无主岛屿”,其后更在南海成立了所谓“科洛尼亚王国”(Kingdom of Colonia)。此“王国”后来被卖给菲律宾政府,价格是1披索。

二战后,中华民国收复西沙、南沙诸群岛。

中业岛位于南沙群岛中业群礁的中部,面积约33公顷。以南沙群岛作为作业基地的中国渔民曾讹称其为铁峙岛,实际上铁峙礁位于中业岛东北7.5海里处。

1932年和1935年,中华民国参谋本部、内政部、外交部、海军部、教育部和蒙藏委员会共同组成“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专门审定了132个南海岛屿的名称,相关各岛分别属于西沙、中沙、东沙和南沙群岛。1933年4月25日,法属印度支那当局派炮舰侵占南沙群岛的9个岛屿,将其中最大的岛(太平岛)命名为“法兰西岛”,并在当年12月21日宣布将南沙群岛纳入法属印度支那的巴地省。此举遭到在南沙群岛生活和生产的中国渔民强烈反抗,中国政府也向法国政府提出抗议。1935年民国“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编印《南海各岛屿图》,详细标明了包括南沙群岛在内的南海诸岛各岛礁的具体名称。

1939年日本海军占领南沙群岛,改名为“新南群岛”,划归台湾总督府管辖,编入高雄州高雄市。日方还对南沙各岛重新命名,如长岛(太平岛)、三角岛(中业岛)、北二子岛(北子岛)、南二子岛(南子岛)、西青岛(西月岛)、中小岛(南钥岛)、龟甲岛(费信岛)、南洋岛(马欢岛)、北小岛(敦谦沙洲)、南小岛(鸿庥岛)、飞鸟岛(景宏岛)、西鸟岛(南威岛)、丸岛(安波沙洲)等等。

1945年日本投降后,中国依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接管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1946年中国海军向美租借的“八舰”(太平、太康)返抵国门不久,便于1946年8月正式成立海军编组,派出八舰中的“太平”、“永兴”两舰,以及胜利后在青岛设立的“海军中央训练团”接收的10艘美赠坦克登陆舰(LST)中的“中业”、“中建”两舰,为收复西沙、南沙的任务兵力,并指派林遵代将、姚汝钰代将分别担任正副指挥官。各舰任务分配为,“太平”、“中业”二舰由林遵率领,收复南沙,“永兴”、“中建”二舰则由姚汝钰率领到西沙群岛接收主权。


参与在南海宣誓主权的太平号驱逐舰。1954年11月14日该船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击沉于浙江田岙岛海域。
四艘任务舰在林遵率领下,于1946年10月29日下午自吴淞口启航,通过东海,穿越台湾海峡,进入南海,于11月1日进入珠江,锚泊虎门口。广东省政府主席罗卓英亲自接待四舰官兵,并指派萧次尹和麦蕴瑜两位官员,担任西沙和南沙群岛的接收专员。舰队经过整补后再度启航,于11月8日抵达前前进基地——海南岛榆林港,再次补充油水,等待天气适宜时,分别驶往西沙、南沙两群岛。

由于南海在11月后开始刮起季风,那年的季风又特别强烈,因此舰队虽然冒风浪启航,但又被迫折返。直到11月23日天气好转,姚汝钰代将率“永兴”、“中建”两舰先行出发,前往距离榆林150海里的西沙群岛接收。林遵所率“太平”、“中业”二舰则于12月9日出航, 12月12日到达南沙群岛之最大岛屿——长岛旁下锚。林遵首先派“太平舰”副长何炳才率一个班的武装士兵乘艇登陆,作武装搜索,未见人影。随即将“中业”舰搭载的海军陆战队和接收专员等人,连同三个月的补给,由小艇分次载运登陆,正式接管南沙群岛。12月15日,在长岛举行正式进驻典礼,此即中国海军奉令收复南沙群岛之经过。

民国政府后将长岛更名为太平岛,另有几个比较大的岛屿,分别更名为中业岛、敦谦沙洲(为中业舰长李敦谦之名),鸿庥岛(中业舰副长杨鸿庥之名)。“太平”、“中业”两舰接收南沙群岛后,分别在群岛中各岛屿一一巡逻,最后返回榆林港待命。12月26日,“太平”、“永兴”二舰奉令驶往广州,停泊于珠江白鹅潭。1946年除夕,林遵在“太平”舰上举行记者招待会,向全世界庄重地宣告“中华民国已胜利地收复西沙,南沙诸群岛”。



菲律宾冒险家:炮制“无主岛屿”卡拉延

1947年,43岁的菲律宾冒险家托马斯·克罗玛宣布在南海发现了一组“无人居住”的“无主岛屿”,即南沙群岛的太平、中业等岛屿。克罗玛出生于菲律宾中部的薄荷岛(Bohol),父亲为西班牙裔,母亲是当地土著。他拥有一支渔船队,并且开设了一家名为“菲律宾海事学院”(Philippine Maritime Institute College)的私人海事学校。克罗玛随后制定了一个对南沙群岛进行“商业开发”的计划,准备在岛上建立罐头工厂和海鸟粪矿场,但是由于缺乏现金而没有实现。

1956年3月1日,克罗玛纠集了40人,乘渔船前往南沙群岛。菲律宾副总统加西亚(Carlos P. Garcia,次年成为总统,同样来自薄荷岛)和参议员洛伦佐·塔纳达(LorenzoTañada)设宴为其践行。这伙人于5月11日抵达南沙,宣布将太平岛、中业岛、北子岛、南子岛等9座岛屿命名为“卡拉延群岛”(Kalayaan,意为“自由之地”)。四天之后,克罗玛向外界散发了“致全世界的通知”,5月21日又专门致信菲律宾外交部长,宣告他在南海发现了“无主岛屿”。菲律宾的报纸和电台广播了此事之后,台湾当局驻菲律宾“大使”陈之迈向加西亚副总统提出抗议,通知菲方南沙群岛早已属于中国。加西亚回答说,他将召开政府会议讨论这一问题。

5月28日,国民党“外交部长”叶公超召集“外交部东亚司”司长李琴、台师大教授郑资和菲律宾驻台“大使”罗慕斯(Narciso Ramos)会谈。郑资曾参加1946年收复南沙行动,他向罗慕斯陈述了中国收回南沙的经过,并出示了从南沙带回的勘察资料和主权碑照片。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在第二天也发表声明,宣布“南海上的上述太平岛和南威岛,以及它们附近的一些小岛,统称南沙群岛。这些岛屿向来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对这些岛屿具有无可争辩的合法主权。”


托马斯·克罗玛
在海峡两岸的强硬态度下,菲律宾政府不得不有所收敛,于是宣称克罗玛探险队并未经菲律宾政府许可,属非法出境。但是克罗玛并未因此收敛,反而于5月31日宣布在南沙群岛成立“卡拉延自由领地”(Free Territory of Freedomland),以中业岛为“首都”。克罗玛在南沙群岛的胡作非为引起了台北当局的注意。6月8日,台湾海军派出太和、太仓两舰,组成“立威部队”前往南沙,指挥官是十年前参加收复西沙、南沙群岛的姚汝钰。立威部队接到的命令是广泛侦巡南沙群岛各岛,对太平岛、南威岛及西月岛等主要岛屿尤其要重视;巡岛要尽可能绕岛一周,若发现人迹,就用旗语或灯号劝其离开;如遇“匪”或其舰艇,则“应断然击灭或俘获”;此外还要登陆诸岛,重立石碑及“国旗”等。

6月2日上午,“立威部队”驶离左营港,4天后抵达南沙。部队在太平岛上登陆搜索,但没能发现克罗玛一伙人的踪迹。1946年建起的“南沙群岛管理处警卫排”的房子只剩下钢筋骨架;放电台的地方也在,门窗都没了。作为地下设施的防空洞还能找到两座,墙上有各国过往船只留下的字句,时间最近的是1956年1月17日大陆渔民写下的“世界劳动人民团结起来保卫世界和平”;营房右边还有前南沙管理处主任严炳芳立下的“固我南疆”巨碑。原来能供人饮用的11口淡水井只剩下1口可能还能用。岛上的基础设施只有一条栈桥还明显地存在,其它道路都已淹没在杂草丛中。登陆第二天,姚汝钰等人在太平岛上举行了“升旗仪式”,并重新立下高约一米的主权碑。


卡拉延自由领地宣称的领土范围
除了海峡两岸对克罗玛的“声明”作出反应之外,南越驻菲律宾大使也向菲律宾外交部提出“抗议”,称南沙群岛在1945年已由法国移交给南越。法国驻菲律宾代办则通知菲律宾外交部说,法国在1932-1933年曾对南沙群岛实施占领,因此拥有其“主权”;法国已将“帕拉塞尔群岛”(西沙群岛)“转交给南越”,但是“仍保留对斯普拉特利群岛(南沙群岛)”的“主权”。6月15日,菲律宾外交部收到驻荷兰使馆的密电,称荷兰政府也正在考虑对这片岛屿“宣布主权”,并得到了英国的支持。

6月17日,菲律宾外交部长曼努埃尔·加列戈(Manuel V. Gallego)签署一份声明,抄送给菲律宾总统、副总统、参众两院议长和克罗玛。声明称菲律宾政府认为克罗玛“发现”的岛屿属于“res nullius”(拉丁文:无主之地),因此认为克罗玛的主张是合法的。在这之后不久,克罗玛试图通过一个名叫唐纳德·泰勒(唐纳德·特雷勒)的美国商人,从新西兰购买一艘退役的坦克登陆艇和几艘渔船。7月6日克罗玛宣布组建“政府”,并在其“国土”上通用菲律宾法律。

7月7日,克罗玛派人前往太平岛,降下岛上的中华民国国旗,将其送给台北驻马尼拉“使馆”。台北当局随后组建“南沙守备区”,并派出“太康”号护航驱逐舰和“中肇”号坦克登陆舰,组成“威远部队”巡视南沙。“太康”、“中肇”两舰派遣海军陆战队,在太平岛、南威岛和西月岛登陆,重新树立主权石碑、举行升旗仪式,并在南威岛和双子礁设立电台。在这次巡航中,台北当局开始派海军陆战队在有淡水水井的太平岛长期驻守。中业岛虽然为南沙第二大岛,但由于缺乏淡水资源,远程补给又比较困难,因此台北当局并未在中业岛上驻军。

9月24日,由“太和”号护航驱逐舰和“永顺”号扫雷舰组成的“宁远部队”从左营出发前往南沙,给太平岛守军运送给养物资。10月2日,“太康”舰在北子岛附近锚泊着一艘不明国籍的船只,经登船检查,发现其船长是费勒蒙·克罗玛(Filemon Cloma托马斯·克罗玛之弟),遂将其带至舰上进行讯问,同时检查菲船上的航海日志、航行报告和船舶执照。费勒蒙向“太康”舰长胡嘉恒上校承认说,这艘船是“菲律宾海事学校”的训练船。胡嘉恒告知费勒蒙,南沙群岛为中国领土,今后登岛必须获得台北当局的同意。


菲律宾政府后来发行的纪念托马斯·克罗玛的邮票
“科洛尼亚王国”:1披索卖给了菲律宾

1956年10月,克罗玛前往纽约,试图让其“自由领地”获得联合国的承认,但是联合国方面对此根本不予理睬,克罗玛悻悻地将其归咎于台北驻联合国代表的阻挠。当年12月14日,克罗玛向菲律宾总统麦格塞塞(Ramon Magsaysay)递交“请愿书”,请求“卡拉延自由领地”成为菲律宾的“保护国”。12月29日,菲律宾政府宣布接受克罗玛的“请求”。克罗玛随后开始着手开发南沙的海鸟粪(磷矿)资源。他向日本和新西兰的买主提前出售了4000吨磷矿。但是试图采挖磷矿的菲律宾工人遭到太平岛台湾驻军及台湾军舰的驱逐。1959年克罗玛宣布“自由领地”进入“紧急状态”,并在马尼拉成立了“流亡政府”。

1971年7月10日,菲律宾总统马科斯要求台北当局撤出太平岛,宣称南沙群岛是二战后盟国从日本管辖下剥夺的“战利品”,属于“主权未决”状态。马科斯还宣称另外一组岛屿,即所谓“卡拉延群岛”,是菲律宾公民发现的“无主土地”,菲律宾政府有责任对其“实施保护”。不久之后,菲律宾方面就派人在中业岛登陆,设立了一所有两个人值班的气象观测站,并擅自将中业岛非法命名为“塔格阿萨岛”(Pag Asa,在他加禄语中的意思是“希望”)。

马科斯在1972年发动政变,建立军事独裁政权。克罗玛随后也修改了“自由领地”的“宪法”,宣布将政体变为“公国”,自任亲王。1974年8月,71岁高龄的克罗玛宣布辞去“国家元首”的头衔,将其传给约翰·德·马里维勒斯“亲王”(Prince John B deMariveles)。其草台班子成员随后宣布将“国名”改为“科洛尼亚王国”(Kingdom of Colonia)。当年11月,克罗玛被马科斯下令逮捕,并交付军事法庭审判,原因是他曾经自称为(菲律宾共和国的)“海军上将”,被指控招摇撞骗。克罗玛被迫签下一份证书,以1披索的价格将其“王国”“出售”给菲律宾,以换取自己的自由。“科洛尼亚王国”的“国王”、“首相”、“议长”等人面临菲律宾方面的通缉,逃往马来西亚沙巴州的纳闽岛,组建了“流亡政府”。


科洛尼亚王国的国旗
1975年4月南越灭亡前夕,“科洛尼亚王国”的“海军准将”埃里克·斯罗卡(Erik Sroka)正在驾船从马尼拉驶往纳闽岛。南越灭亡的同一天,斯罗卡登上南越非法占据的鸿庥岛,接受了岛上南越守军的“投降”。“科洛尼亚国王约翰一世”随后将斯罗卡任命为“总督”。

1978年2月,菲律宾开始在中业岛上修建简易机场,并扩充南沙岛礁上的兵力。当年6月11日,马科斯签发第1596号总统法令,菲律宾非法吞并“卡拉扬群岛”,将其并入巴拉望省,但由菲律宾国防部下属的西部武装力量司令部(Armed Forces Western Command)进行军事管辖。此后菲律宾方面不断向中业岛上增派驻军,并且鼓励平民(主要是巴拉望省的渔民)上岛居住。

1980年1月30日,菲律宾政府设立“卡拉延市”,其“管辖范围”包括中业岛、马欢岛、费信岛、南钥岛、北子岛、双黄沙洲和司令礁。阿罗纳·赫拉尔多被马科斯总统任命为第一任“市长”。马科斯独裁政权垮台后,马尼拉当局于1992年在中业岛举行了首次“自由选举”。此后菲律宾国会议员多次登岛,扩建机场跑道,修缮驻军营房,建起了柴油发电厂、商店和“市政厅”,另外在2012年开设了一所小学。目前中业岛上驻有50名菲律宾士兵,每6个月轮换一次,平民约有12户、300人,基本上都是渔民。普通的菲律宾国民在前往中业岛之前,需要向军方提出申请,但一般很难获得批准(目前前往中业岛的菲律宾人大多需要伪装成驻军或住岛渔民的亲戚才能前往该岛)。


科洛尼亚圣约翰王国官方网站主页
至于那个“科洛尼亚王国”,则早已陷入无声无息、自生自灭的状态。为了赚取收入,其“国王”约翰·德·马里维勒斯在1981年创立了只要交钱就可以加入的“耶路撒冷的圣约翰皇家主权军事和医院骑士团”(RoyalSovereign Military and Hospitaller Order of St John of Jerusalem),并将“国名”改成了“科洛尼亚圣约翰王国”(Kingdom of Colonia St John)。但是其“主权领土”只有其官方网站一隅之地。据其官网的吹嘘,该“王国”的“护照”获得了马来西亚的承认,与哥斯达黎加建立了“领事关系”,还与壳牌石油公司“签订了150亿美元的海上石油开采合同”、并在2004年“接待中石化的谈判代表”云云,虽是“槐国衣冠”,但确实也值得一哂。

--- END ---



了解更多请搜索: 菲律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