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论坛好贴
洪玉华:菲华文化如何丰富菲律宾多元文化景观?
位于马尼拉王城(Intramuros)的菲华历史博物馆(Bahay Tsinoy),也称为华裔文化传统中心(Kaisa Angelo King Heritage Center)。
在前文《晋江人侨居菲律宾的历史》中我们提到,一千多年来,一代又一代华侨华人,尤其是闽南人和广府人,向海而生驾船来到菲律宾群岛与当地土著开展贸易,很大一部分人最终留在这里。他们秉持文化包容和开放的态度,积极适应并融入当地社会。大航海时代以来,菲律宾群岛沦为西班牙日不落帝国的殖民地,西方文明传入远东,与华人文化、印度文化和土著文化在这里碰撞、互鉴、融合,并最终产生了现在的菲律宾文化。
近日,知名菲华侨领、菲华社区意见领袖、菲律宾华裔青年联合会创会(Kaisa Para sa Kaunlaran, Inc.)会长洪玉华(Teresita Ang See)女士在马尼拉接受记者访问,讲述菲律宾文化如何与华人文化交流融合,并最终形成独特的菲华文化。
菲华历史博物馆内陈列的闽越人进行远洋贸易的商船模型
记者:您如何定义菲华文化?菲律宾文化与华人文化的融合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洪玉华:
菲华文化是菲律宾文化与华人文化历经数个世纪交流融合,而形成的独特文化现象,是菲律宾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事实上,早在西班牙殖民者抵达菲律宾几百年之前,华人就已经来到菲律宾与当地土著开展贸易,不少人因此扎根了下来,并对菲律宾的语言、饮食、习俗、血缘和宗教等方面产生了广泛影响。
在语言上,菲律宾他加禄语(Tagalog)等土著语言里融入了许多源自闽南话词汇。例如,在他加禄语中,“bimpo”(毛巾)一词即源自闽南话的“面布”;“susi”(钥匙)的发音与闽南话的“锁匙”相似;而“taho”(豆花)、“Toyo”(豆油,即酱油)、“toge”(豆芽)、“siopao”(烧包)、“mami”(马面)、“kuya”(哥仔)、“wala”(无拉,没有)和“petsay”(白菜)等词汇中能明显看出源自闽南语。
菲华历史博物馆内展示的早期华人移民的生活景象,以下均同。
饮食方面,华人将闽南式、粤式中餐融入本地口味,并逐步实现本土化。例如,“pancit”(炒面)这一菜肴明显受到中式炒面影响。菲律宾各地根据地区特色创造出各式各样的“pancit”,如马拉邦炒面(Pancit Malabon 一道起源于大马尼拉马拉邦市的菲律宾菜。使用粗米粉、虾汤、鱼露、蟹油等调味,配料还有煮熟的虾、鱿鱼、遮目鱼、贻贝、牡蛎。其他可选配菜包括猪肉、煮鸭蛋/鸡蛋、压碎的猪皮、葱花、炒蒜末和柠檬汁)等。此外,来自福建的春卷(Lumpia)也经过菲律宾人的改良,变为既有中式特色又融合菲式风味的鲜春卷和炸春卷等。类似的菲化中式食品还有好饼(hopia,菲式点心)、麻花(shakoy)等。
宗教层面,主要体现在天主教与汉传佛教和华人民间信仰习俗的融合。一些菲律宾人会在观音像前焚香,并将其称作“观音玛利亚”。在八打雁省(Batangas),一尊神像可能因同时被视为圣母玛利亚、“观音玛利亚”和妈祖,而受到不同信众群体祭拜,这种融合现象在整个东南亚都是非常独特的。
记者:这种融合给菲律宾社会带来何种影响?
洪玉华:菲华群体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文化层面,迁徙至群岛的华人还带来了重要的技术革新,极大地便利了菲律宾人的生产生活。早期的华人移民教会了菲律宾人如何使用水牛耕作水稻田,至今,菲律宾人仍然使用“lithaw”这一词来称呼耕地工具,这实际上源自闽南话中的“犁头”。此外,菲律宾早期的印刷技术和制糖技术也都是由华人引入。
华人的存在为菲律宾本地文化注入丰富色彩,同时菲律宾文化也在很多方面影响着华人的思维方式。在对待菲华文化的认识上,我们不需要刻意区分其来源是中国还是菲律宾,因为这些元素已经合而为一。更深层次上,菲律宾文化和华人文化在许多基本价值观上也有所共鸣,比如互帮互助、尊老爱幼以及勤劳奋斗等。这些价值观不仅在华人社会受到推崇,同样也为菲律宾社会和家庭所重视。
记者:当前,菲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面临哪些挑战?应如何应对?
洪玉华: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菲华家庭越发重视让孩子学习中文和中华文化。尽管如此,华社依然面临着年轻一代可能丧失华人特质的危机。
菲华社区中约90%的人来自福建闽南地区。闽南话是菲华社会的通用语言,有着广泛的使用基础,但普通话的使用环境却相对较弱。语言是连接中华文化最重要的纽带。如果失去中文这门语言或使用这门语言的能力,保持文化传统将会变得非常困难。
不仅如此,菲华传统文化习俗正面临一定挑战。尽管菲华青年在结婚时仍然遵循华人传统民间习俗,如通过翻阅黄历查询吉日吉时等,但他们的婚礼大多依照西方传统进行,例如在教堂举行、新娘穿戴婚纱和面纱等。这种文化融合虽然彰显出菲华文化的独特性,但同时也揭示了保护华人传统所面临的挑战。因此,华社需要在教育方面采取积极措施,激励、引导菲华年轻一代继承并发扬那些具有文化价值的传统习俗。
记者:作为挖掘保护华裔历史、促进中菲文化交流的重要华社团体,菲律宾华裔青年联合会在促进两种文化交流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洪玉华:菲律宾华裔青年联合会自1987年成立以来,便致力于促进菲中文化的交流与融合。1988年,联合会开始出版刊物《桥》。该刊物采用英语和他加禄语双语出版,每两周发行一次,从菲华社区的历史文化入手,打造两种文化沟通交流的桥梁。
此外,联合会还投入大量资源进行华裔历史与文化方面的学术研究,迄今为止已出版60本用中文、英文和他加禄语编写的书籍;创立菲华历史博物馆,通过展示华人先辈在菲律宾筚路蓝缕的奋斗历程,让菲华年轻一代乃至所有菲律宾人深入了解华人的起源、他们所经历的苦难以及为国家建设所作出的牺牲。这些努力在深化对华裔文化认知与尊重的同时,也有助于强化菲中之间的文化纽带。
记者:菲华文化如何在菲律宾多元文化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洪玉华:菲律宾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典型社会。日常生活中,许多菲律宾人视为理所当然的事物,其实都深受华人文化影响,并已融入菲律宾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菲律宾的传统服装“巴隆他加禄”就受到早期中华服饰的影响;炒面、春卷、烧卖等中华美食现在也成为菲律宾节庆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可以说,华人文化已经深植于菲律宾文化之中,使得菲华文化在菲律宾多元文化中始终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位置。
菲律宾华裔青年联合会创会会长洪玉华。
洪玉华(Teresita Ang See),菲律宾华裔青年联合会创会会长,长期从事菲华历史和文化等研究,曾获首届“中菲相知奖”重要贡献奖,著有《菲律宾的华人:问题与观点(1至5卷)》等。
--- END ---
了解更多请搜索: 洪玉华 菲华文化
进入原帖,回复讨论
热点关键字
苏比克旅游攻略, 菲律宾话费充值, 达沃旅游攻略, 马尼拉大教堂, 菲律宾宿务航空怎么样?, 菲律宾留学怎么样?, 菲律宾中文网, 菲律宾网址导航, 菲律宾有哪些大学?, 菲律宾中文交友, 菲律宾招聘, 佬沃旅游攻略, 菲律宾美食, 达卡, 锡基霍尔旅游攻略, 圣奥古斯丁教堂, 大雅台旅游攻略, 菲律宾交友网站, 克拉克旅游攻略, 加比地, 伊洛伊洛怎么样?, 宿务旅游达人攻略, 巴拉望旅游攻略, 菲律宾公共假期, 菲律宾航空怎么样?, 百胜滩旅游攻略, 天使城AngelsCity, 公主港旅游攻略, 菲律宾亚航怎么样?, 菲律宾找工作, 长滩岛怎么样?, 菲律宾马尼拉赌场有那些?, 海豚湾旅游攻略, 科隆旅游攻略, 黎刹公园, 海洋公园, 菲律宾签证申请, 马尼拉教你怎么玩?, 巴科洛德旅游攻略, 椰子宫, 菲律宾旅游, 菲律宾虎航怎么样?, 八打雁旅游攻略, 马尼拉唐人街, 甲米地菠菜岛, 碧瑶旅游攻略, 菲律宾工作签证办理, 菲律宾承认双重国籍吗?, 黎牙实比旅游攻略, 杜马盖地旅游攻略, 棉兰老旅游攻略, 菲律宾结婚, 薄荷岛旅游攻略, 菲华吧, 菲华吧论坛, 西班牙王城, 美军纪念墓园, 民多洛旅游攻略, 爱妮岛旅游攻略, 菲律宾话费充值, 菲律宾旅游签证, 阿普莉, 菲律宾求职, 圣地亚哥城堡, 菲律宾签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