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记者 廖静
“什麽水果最没有时间?”
“那是芒果。”祖籍福建晋江的17岁菲律宾华裔青少年许翔启,15日向中新社记者“炫”自己想出的“冷笑话”。他是“中国寻根之旅”菲华青少年夏令营的营员。通过这段跨越千山万水的汉语学习之旅,他的中文水平提升很快,同时也掌握了不少文字的文化内涵。
於他而言,这样一趟“寻根”之旅,其实就是一次回乡之旅。性情活跃的他常常根据新学的内容,加上自己对祖籍地文化的切身感受,创作出一系列“中国风”冷笑话。
2016“中国寻根之旅——菲律宾华裔学生学中文夏令营”4月1日在福建泉州师范学院开营,1149名菲华学生在泉州丶厦门两地五个学校开启“寻根之旅”。据介绍,从2001年至今,菲华商联总会永远名誉理事长陈永栽已连续16年总计资助逾12000名菲华学生回到故乡福建参加为期50天的中文夏令营。
这批青少年回到祖籍地通过游览当地人文景点丶体验传统文化丶学习汉语课程,切身感受“乡情”。为了能够更快学好中文丶了解祖籍地文化,许翔启等青少年在课馀时间尽量与上课的中国老师一起玩,结交中国朋友,感悟“中国风”。
由於父母重视,许翔启5岁开始在当地华校学习中文,可是由於缺乏交流环境,他的中文谈不上好。这是他三次参加这个夏令营,他明显感觉到自己的中文水平在进步。
“美女丶帅哥....。.”了解到中国人习惯的日常称呼後,许翔启开心地学以致用。行走泉州的大街小巷,他也开始迷上中国水墨画丶书法等传统文化。看到他的一系列转变,许翔启远在菲律宾的父母也表示吃惊。
落地泉州师范学院的夏令营第四团团长陈春桂说,这批华裔青少年不少祖籍福建,他们的家庭还保留有闽南方言环境,或许是由於长期浸淫在中文环境里,他们进步很快。
“我回菲律宾後,一定要练好普通话(即标准华语丶汉语)。”在夏令营临近结束的日子,许翔启为父母亲手挑选中国元素的首饰;此行他除结交了不少中国朋友外,也迷上了故乡的小吃,“土笋冻等还有着熟悉的味道。”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陈春桂已经带队八年了,看着孩子们一年一年返回祖籍地,她感触颇深,於这些孩子以後的就业而言,学好汉语很重要;如今回到祖籍地学习中文,除了领略祖地风光,也能对中国文化有较为深刻的了解。
15日上午,泉州师院的夏令营第四团与中国当地小朋友展开互动,一场以“手拉手”为主题的活动正在举行。除了互赠折纸爱心外,他们还为对方表演了节目,展现两地情谊。
由於常看中文小说,14岁的苏筠艳的语言水平超出同龄的华裔青少年,在与当地学生的交流活动中,热爱剪纸和中国结的她,也迅速与当地小朋友开心互动起来。苏筠艳称,在夏令营空馀时间做一些中文相关的小游戏,也是很好的休闲。
{bbs_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