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宁波7月5日电:人未出境,半夜却收到简讯,提示银行卡在菲律宾消费,卡里的16万馀元(下同:人民币)存款不翼而飞。5日,记者从慈溪法院获悉,日前,该院已审结这起储蓄存款合同纠纷案,并最终判决银行承担本金及利息。
“叮——叮——”2016年8月9日凌晨,在家熬夜看电视的高朗(化名)听到手机连续收到5条简讯。打开手机仔细一看简讯吓一跳,他持有的一张某国有商业银行的借记卡在菲律宾消费共计164869.89元,卡里只剩下65元。
卡好端端就在手里,怎麽会在境外消费?“这张卡平时都是我自己拿着的,也没有其他关联的备用卡,只将卡号和手机绑定方便网购,且自从2016年7月23日後就再也没有直接使用过银行卡。”高朗说,简讯是凌晨2时30分收到的,意识到银行卡可能遭遇盗刷,当天凌晨2时48分,他到当地派出所报案。
高朗听朋友说,可以通过及时向可能被盗刷的银行卡内存现金的方式,来证明被盗刷时确实在自己手上,以便日後维权,於是,一早8时许,高朗就前往附近的ATM上向上述借记卡存入现金100元。
据了解,该卡是高朗的姐姐高晴(化名)於2015年3月18日办理的,之後,这张卡由高朗持有并使用。因为就遭受到的损失与银行协商未果,作为卡主的高晴遂於今年1月以原告的身份将其告上法庭,要求对方承担全部损失的赔偿责任。经宁波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查询,2016年8月5日至同年8月14日间,原告高晴及高朗没有出入境记录。
高晴向银行提出的诉求,银行则全不同意。银行认为,从简讯显示的消费时间到早上去ATM机存钱,相隔将近7个半小时,怀疑在凌晨消费时卡就在高晴或高朗控制中。
另外,银行觉得,在本案中原告高晴存在重大过错。“在高晴办理银行卡时,签订了电子银行个人客户服务协议丶个人结算账户管理协议丶借记卡管理章程,根据上述协议丶章程,银行已经明确告知高晴妥善保护好银行卡丶交易密码的要素,但是本案中高晴将借记卡交给他人使用,也将密码泄露给他人,自身没有做到保护义务,故应对借记卡及密码泄露造成的後果由其本人承担。”
案件经审理,法院认为,原告高晴在被告银行处办理具有储蓄功能的借记卡,并存入存款,储蓄合同关系合法有效,当事人应依照法律规定及合同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
而使用借记卡进行消费丶支付丶取现是银行广泛开展的业务,银行应保障其发放的借记卡具有可识别性和唯一性,并完善真假借记卡的识别技术,以防止非法分子通过伪卡侵权。
本案中,鉴於原告的借记卡於2016年8月9日凌晨0时37分至0时42分期间在菲律宾被紧密地支出丶消费丶查询,并结合高晴丶高朗姐弟事发前後没有出入境记录的事实,同时高朗发现异常後的处理措施,基本能够排除原告的借记卡在菲律宾使用後被立即带回慈溪的可能性,基本能够推定该卡被他人通过伪卡在异地操作,即本案存在伪卡盗刷。
被告银行作为发卡行,未能对伪卡有效识别导致盗刷,应对其服务瑕疵或履约瑕疵造成的储户损失承担赔偿责任。另外,虽然原告将借记卡交给其弟高朗使用,但与该卡被非法分子制作伪卡并无关联性。
综上,慈溪法院判决银行赔付原告全额损失及期间利息损失。
{bbs_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