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菲华快讯
翻阅旧报纸的乐趣 剑客

  有人说,报业是夕阳企业,在数码化的时代中,已经逐渐被淘汰,现时读报的人士愈来愈少,读者的水平的远不如以前。这句话虽然有部分是我们不得不面临的现实,但说报业是夕阳企业,未免过於悲观。

  从一份报纸中能看出一个族群,一个社区,一个国家,甚至全世界的历史,也可看出时代和社会的变迁和思想的转变。笔者数周前在中国北京的国家图书馆翻阅上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的《华侨商报》中亲身体会了这一点。

  由於时间有限,笔者在短短三天内只能翻阅五十年代初期丶六十年代中期和七十年代初期的老报纸。这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华侨商报》最後一期是一九七二年九月二十三日,也就是马科斯宣布军统之日。

  其实很多人对军统日期有所误解,因为军统令是九月二十一日签署的,但政府到九月二十三日才正式执行并封锁报馆,逮捕反对派,因此九月二十三日当天仍然有报纸。

  话说回来,从八月初到九月二十三日的新闻报道中,已经可以看出全国局势紧张,反对派频频质疑马科斯总统是否会宣布军统,但政府一再否认。就算九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三日最後三天的报纸,都很难看出马科斯已经宣布军统,一切活动仍然正常运作。

  翻阅旧报纸也能看出华社从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的转变过程。五十年代是战後复苏的年代,也是菲律滨经济最强的时代,占据头版新闻(以前头版是国际新闻)的是韩战,占据菲国新闻(第七版)的是对日战争索赔谈判。到六十年代,占据头版的是越战和印支半岛战争,加上中国政府在冷战中努力突破包围。报纸上可看到日本田中首相宣布与退守台湾的“中华民国”政府断交(当时本地华文报仍然沿用民国年号),之後是田中角荣访华,然後是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也能看到林彪坠机身亡的新闻。这一幕幕历史镜头,都能从当年的《华侨商报》头版看到,翻阅这些报纸让人仿佛进入时光隧道,置身於那个大时代中。

  报纸内容也从五十年代的少数几页,逐渐丰富起来,到六丶七十年代鼎盛时期,《华侨商报》的版面如下:头版国际版丶二版生意场(经济新闻)丶三版体育新闻丶四至五电影版丶六版是社团新闻(本岛版,当年本岛版是社团新闻)丶第七版是菲国新闻丶第八版也是社团新闻丶第九版是漫画版,此外还有跟现在一样的贺词丶社交版和交际版(由季友照相馆提供的华社人士订婚和结婚照片,可看到现在一些侨领当年的结婚照),还有许多副刊如“新潮”丶“小商报”丶让读者投稿的“新天地”丶《华侨周刊》和《华侨画报》等,内容太多无法一一列出。

  电影版信息非常丰富,除了介绍华人戏院“金龙”丶“中华”丶“凤凰”丶“亚洲”丶“丽都”等所播映的中文电影外,还有很多菲电影院所播放的菲丶英语影片,可见当年的华人是有看菲丶英语电影的。报纸立场也一直秉承融合的理念,从五十年代开始就出现很多介绍菲律滨风土人情丶政策法规丶经济分析丶社会民风等文章,到六丶七十年代开始鼓励华侨融入主流,争取公民权,也看到了总编辑于长庚撰写的得奖论文《是蜕变的时候了》。可看出《华侨商报》从古至今都是劳站菲华本位和立场,近百年来都没有改变。

  社交版更是内容丰富,《华侨商报》甚至有自己的记者和撰稿人采写一些有关婚姻丶爱情丶家庭的文章,跟现在的报纸内容对比,让我们这些现代的新闻工作者非常惭愧。

  以前的国际版全部是翻译电讯稿的,每天翻译的数量惊人,可见华文报业在鼎盛时期是有多少人才。菲国新闻除了翻译的,还有记者自己采访撰写的稿件,也有翻译英文报刊的专栏,譬如菲记者访问红色中国回来所撰写的报道,《华侨商报》全部翻译转载,让当年仍然处於中国国民党控制的菲律滨侨社能了解祖国的发展。

  一九七零年“商报案”发生後,商报弃用民国年号,一夜之间改用公元,也可在这些报纸中看到。

  当年的报纸可读性非常高,特别是一块由署名“红缨枪”的作者所撰写的专栏,对台湾大使馆冷嘲热讽,读了让人拍案叫绝。

  二零一八年五月十六日



{bbs_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