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生於安逸,死於忧患,忧愁好似蚕成茧,茧老成丝蚕命休。描绘老人哀怜长年劳累,犹如春蚕一直到死,才把丝吐尽。写尽人间悲欢离合,生老病死各种不同的境遇,凡事自古难全,有时想到而触动玄德,不免捶胸跺脚,令人扼腕唏嘘。
“少年不识愁滋味”,这是宋朝名将辛弃疾独自闲居《带湖》感叹名句。回顾少年时代,他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只是赢得生前死後名,如今白发生,日暮西山,悲恸人事变化之神速,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夜阑人静的时候,引赵国名将廉颇自喻,日食斗米丶肉十斤,犹能披甲上阵,气吞山河,他今却气喘吁吁,惶惶不可终日,朝不卢夕,悔恨今非昔比,执笔写下这首名诗: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为赋新辞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这首名诗暗喻他当时“神龙藏深海,猛兽步高岗”的魅力。更深人静时,他回想往事,“当时冠盖满京华,今日斯人独憔悴”,先後不一,憾事万千。此中愁绪,不足为外人道。
辛弃疾少年时,只识披坚执锐,沙场风卷残云,登高望达,不识挑肥拣瘦,豁达大度,丝毫不识“愁滋味”,今识尽愁滋味,为写一“愁”字,他挖空心思,只能搜索新辞“强说愁”。激情满怀,洋溢於言辞之外。
这首愁思,道尽人生喜怒哀乐,惴惴不安的哀怨情况,令他自叹自怨,愁上加愁。可怜孤身只影无亲眷,举目形影相吊,而今识尽愁滋味,却落得吞声空嗟怨。虽然隐居湖边,湖光山色,辛弃疾可以赏心悦目,然一静下来,令他忧患馀生,年华已逝,内心愁思悠悠,空留白发丝。少年应识愁滋味,常记古人诫语箴言:“处忧患磨练人勤奋;怀安逸易使人怠情”,故人不可不慎。
老蚕作茧何时脱,人老愁思绵绵,辛弃疾闲居《带湖》时,已超过八十岁,每欲倾诉,又怕鹦鹉学舌,话到嘴口,却又默默忍而不说,只引意在言外的“天冷好个秋”,悲天悯人,景色惨惨。人生如白驹过隙,临亡吐真言,鸟将死其鸣哀。
月寒江青夜沉沉,山形依然枕江陵,《带湖》景色依旧,然节同时异,辛弃疾抚今追昔,不免有物是人非的怅叹。沧海桑田的感慨,真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後事。自问心里能有几多愁,这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白发千茎雪,丹心一寸灰,亲人不重见,人老失知音,人生能有几回伤往事,几家欢乐几家愁,这就是人生的“愁滋味”。
{bbs_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