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菲华快讯
公投通过 设立莫洛国自治区

19-01-26-02
菲律宾南部21日举行公民投票,今天结果揭晓,压倒性通过设立莫洛国自治区。为什麽要设立这样的自治区?源起於穆斯林分离团体为独立建国而起的长期武装动乱。

民答那峨穆斯林自治区(ARMM)丶可塔巴托市(Cotabato City)和伊萨贝拉市(Isabela City)21日举办第一阶段公民投票,由公民决定是否同意成立「穆斯林民答那峨莫洛国自治区」(BARMM)。

根据菲律宾选举委员会今天公布的结果显示,约170万人同意通过这项公投,仅约25万4600票反对。公投通过後,莫洛国自治区将取代目前的穆斯林自治区。

莫洛伊斯兰解放阵线(MILF)领袖易卜拉欣(Murad Ebrahim)接受法新社访问时说:「对於人们压倒性支持,我们非常高兴。这是压倒性胜利,从未有过这样的事。」

第二阶段公投将於2月6日登场,由北兰佬省(Lanao del Norte)和北可塔巴托省(North Cotabato)的部分城镇决定是否加入莫洛国自治区。

莫洛国自治区名为「莫洛国」(Bangsamoro),满足穆斯林原住民当家作主的渴望,政府也同意给予更多自治权,希望透过这样的安排能换取长久和平。

外国殖民者入侵 原住民激烈反抗

菲国南部民答那峨(Mindanao)地区穆斯林原住民自称为「莫洛人」。历史文献记载,早在14世纪,莫洛人即已定居在民答那峨岛,并有多支苏丹部落分别统治。

大约200年後,西班牙殖民者统治了菲律宾并传入天主教,当时遭遇民答那峨岛穆斯林原住民的激烈反抗,使得民答那峨成为西班牙未能完全控制的地区。

外人大举迁入 原住民丧失祖地

从1898年开始,美国人从西班人手中接管了菲律宾,开始把菲律宾其他地区的居民大举迁徒到民答那峨岛,这样的政策一直延续到马可仕总统的时代。

众多外来移民中有许多是基督徒,反而使得穆斯林在自己的家园成为少数民族,甚至被迫离开祖地,这样的境遇让憎恨的种子在穆斯林原住民心中萌芽。

穆斯林士兵遭屠杀 莫洛起义最後一根稻草

1968年3月18日,驻扎在马尼拉湾口柯里几多岛(Corregidor)上的菲律宾政府军士兵,屠杀了一批被指密谋「叛变」的穆斯林士兵,史称「贾比达大屠杀」(Jabidah massacre)。

历史学家说,这批穆斯林士兵被马可仕招募,打算「以夷制夷」赋予夺回沙巴州(Sabah)的秘密任务,但穆斯林士兵得知真相後,不愿与有着同样信仰的马来西亚士兵作战,因而被菲律宾政府军灭口,但有一人逃脱。

这宗事件使得莫洛人长年积怨爆发,1969年,多支穆斯林武装组织开始为独立建国而与马可仕政府对抗。其中一支派系逐渐壮大,於1972年组成「莫洛民族解放阵线」(MNLF),成为穆斯林与中央政府对抗的主力。

一波甫平 一波又起

1976年,马可仕政府与MNLF签署的黎波里协定(Tripoli Agreement),同意设立「民答那峨穆斯林自治区」(ARMM),1990年ARMM正式成立,1996年9月,菲律宾政府与MNLF签署最终和平协议。

另方面,MNLF内部一支派系因不愿接受自治安排,而於1977年带枪出走,1984年成立「莫洛伊斯兰解放阵线」(MILF),继续为争取独立而战斗,现已发展为菲国规模最大的分离组织。

长年的战斗以及恐怖攻击,估计在民答那峨地区夺走15万条性命,让200万平民流离失所。

历任总统接力 成立莫洛国自治区

2012年10月,时任菲律宾总统的艾奎诺三世(Benigno Aquino III)与MILF签署莫洛国和平架构协定,现任总统杜特蒂(Rodrigo Duterte)於2018年7月促成国会通过「莫洛国组织法」(BOL)法案,设立莫洛国自治区。

第一阶段公投通过 第二阶段受关注

今年1月21日,ARMM丶可塔巴托市(Cotabato City)和伊萨贝拉市(Isabela City)举办第一阶段的公民投票,通过成立「穆斯林民答那峨莫洛国自治区」(BARMM),取代被艾奎诺三世评为「失败实验」的ARMM。

2月6日,北兰佬省(Lanao del Norte)和北可塔巴托省(North Cotabato)的部分城镇将举办第二阶段公投,决定是否加入莫洛国自治区。第二阶段公投同样被认为极为关键,它将决定莫洛国自治区的版图是否会扩大,牵动范围内传统势力的利益。(中央社)


{bbs_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