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菲华快讯
蒲公英:读龙应台的《大江大海一九四九》

  一本又厚又重,凡四百三十二页的龙应台作品——《大江大海一九四九》,一有空就读上个三几页,书中叙述的故事少少几页就是一个故事,故事与故事中,没有人物,不连接,只有叙事,述说是一九四九年那段悲壮的历史,不是我们生於和平时代的这一代人所能了解的。没几天就看了近半本书,有时读後掩卷叹息,有时还眼中嵌着老泪。

  故事其实就是所有的颠沛流离,最後走向大江大海,所有的生离死别,都发生在某一码头——上了船,就是一生。跨民族,跨疆界,跨海峡,是整代人隐忍不言的伤。这就是我们从来就没认识过的一九四九年。

  一九四九年,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一个新中国诞生了,一个旧时代埋葬了

  龙应台是一个生於那个大时代的人。她父亲姓龙,母亲姓应,她出生在台湾,这就是“龙应台”。她把这本书献给美君丶槐生。她的着作里没有说清楚美君丶槐生是她的什麽人,我想应该是她的父母亲。

  这是一部还原历史真相的作品,虽然是零零碎碎的,你还是可以从零碎中像拼图一样拼出一九四九年前後那段可歌可泣的年代。

  抗日战争在一九四五年就结束了,接下去是内战,国军在抗日战场上打过好几场可圈可点的战役,国军将领英勇善战,可一到了国共内战,龙应台在她的作品中说是国共内战,兄弟哄墙,骨肉自相残杀,而在另一边,定名为解放战争。

  在解放战争时,国军将领还是抗日战争时的将领,怎地一下子,在三几年的时间中摧枯拉朽地军败如山倒,最後败退台湾,这教训是今後几百年都可以做为一面镜子,让统治者引以为戒,失民心者失天下,得民心者得天下。

  在解放战争中,中共方面叫“淮海战役”,国民党方面叫“徐蚌会战”,不论叫什麽,都是兄弟相残,老百姓遭殃。

  作者在叙述长春围城时,血流成河,老百姓死了几十万,几百万,一座本来人口稠密的城市,解放後,只剩下几万人。老百姓已经到了人吃人的地步。真个是一将功成万骨枯。

  痛定思痛,不论那一朝那一代,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是放之古今中外,千秋万代的至理名言。

  要是有一天,有机会站在江淮平原上,站在徐蚌战场上,你脚下埋葬着的是几十万将士的尸骨。那时,你的脚底发凉,心在泣着血。

  龙应台的《大江大海一九四九》每一横,每一竖,每一字,每一行,都渗出斑斑血迹。让人读後,五味杂陈。

  江山代有英雄出,各苦苍生数十年。

  二零一九年二月二十八日


{bbs_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