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菲华快讯
黄种酷:赞百年书院,扬博雅学风

  在一个霞光初开,阳光明媚的早晨,我们造访了古香古色的金淘书院。气势宏伟,美轮美奂的闽南古建筑,红砖黑瓦,石柱素梁,突显出了这里的简约。三落三进的布局,中间是天井,在宽畅的天井抬头昂首便可以看见蔚蓝的天空,心境瞬间开阔了许多。天井两侧是厢房,这些厢房或用於住宿或用於储存物什或用来做课堂,中间的大厅是用来传业授道解惑的场所。金淘书院历经百年的风雨洗礼,经过多次修缮依旧修旧,现在有一种新旧交错的落差感。经过一间间房间和课堂,我们能想像得出当时在这里学习的风气和场景,很多有趣的事物不断从脑海里翻涌而出,阵阵书香袭来,书声朗朗不绝於耳。

  金淘书院始建於清光绪1875年,後来被废。此後,於清宣统1911年,印尼华侨李功藏捐资重建金淘书院,金淘书院从此便闻名遐迩。阳光下的金淘书院,在周围洋房别墅的映衬下,显得与众不同,那种浓厚的书香气更甚,这不禁让人对书院的历史浮想联翩。

  书院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唐末至五代期间,战乱频繁,官学衰败,许多读书人避居山林,遂模彷佛教禅林讲经制度创立书院,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书院制度萌芽於唐,完备於宋,没落於清。对中国的文化发展和教育事业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对人才培养有着巨大的推进作用。在千百年的历史流转中,承载着文明与思想的碰撞和传播。

  两宋时期,书院日渐增多,随着程朱理学的发展,书院逐渐成为学派活动的场所,书院的制度日趋完备,学风日盛。书院在这个时期发展极为迅速,并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着名的四大书院:江西庐山的白鹿书院丶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丶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丶河南登封的嵩阳书院。书院对中国的教育丶制学丶文化丶礼教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遥想宋代朱熹复建白鹿书院时的制学态度,对“博学之丶审问之丶慎思之丶明辩之丶笃行之。”有了更深刻的感知,对古人的兴学重教怀有一种崇敬之情。

  到了明代,书院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书院发展到1200多所,其中有一些是官办的。一些私立的书院成为思想舆论和政治活动的场所,这些书院自由讲学,针砭时弊,尤以无锡的东林书院最为着名。明万历三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604年,学者顾宪成等人重新修复东林书院,并在此聚众讲学,他们倡导“读书丶讲学丶爱国”的精神,引起全国学者的普遍响应,一时声名大噪。顾宪成撰写的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更是家喻户晓,曾激励过无数学子。东林书院在当时有“天下言书院者,首东林。”之美誉。东林书院遂成为江南地区人文荟萃之区和议论国事的主要舆论中心,“东林党”渐成,明代朋党之争比以前任何一个时期更甚,“东林党”与其它学术派别的党争也成为明朝历史上不可磨灭的一页。穿过历史的烟云,我们所看到的一幕幕和书院有关的细节都曾经那麽耀眼,这些都说明了书院的发展对中国历史人文的影响极为深远。

  清代书院达到了极点,一度发展到2000多所,大部分书院与官学无异。到了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诏令各省的书院改为大学堂,各府丶厅丶直隶州的书院改为中学堂,各州县的书院改为小学堂。至此,书院退出了历史舞台。金淘书院就是在这一历史时期创建的。

  据史料记载,南安历史上的书院,有县衙署设立的丰州书院丶正音书院和私人倡办的九日山书院丶芸圃书院等。讲授儒家经典,切磋学术理论,虽无固定学制,但有学规学约,引导学生信守。进书院学习的学生,均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进一步加深学术理论的研究和切磋活动。南安,除县衙署和私人创办的两种类型的书院外,还有“欧阳书院”(在泉州府东北泉山虎岩),唐代为欧阳詹读书处,明代建为书院作为纪念,後废。招贤院(在丰州潘山),唐末五代十国王审邽丶王延彬父子创建,招纳中原名士黄滔丶翁承赞丶韩偓等人,论时政作诗文,传播文化,虽非讲学授徒之书院,但对福建文化教育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书院对南安的教育事业有着深远的影响,金淘书院是在书院发展由盛而衰的过程中创建的,侨光中学的旧校舍就设立在金淘书院,其作为侨光中学的前身,对当地的教育事业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在金淘书院,抚摸着这一根根石柱,彷佛就能触摸到历史的脉搏,在千百年的风雨中,有多少关於书院的故事流传下来。在历史的洪流中那些投身於捐资办学的人依然层出不穷,他们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也是文化教育事业的一个缩影,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金淘书院是书院发展到极盛时期的一个符号,也是一个支点。抚今追昔,多少书院已没落於烟雨中,又有多少书院能像金淘书院那样传承下来。



{bbs_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