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接连接到两个好消息。一个来自我的同事,另一个来自亲戚与大学校友的。同事的是县级的丶亲戚与校友是省直机关的。他们或是新手获得县级奖丶或是老手荣获福建省直机关庆国庆70周年太极拳冠军的。
太极拳在我们国家源远流长,热爱它的不乏其人。记得早在1982年我在北京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工作时,每天早晨伴随着音乐声就有一群人在体育老师带领下仗剑起舞太极拳。当时我在“而立”之年,喜欢的是天天打篮球,对於这个我当时不熟悉丶看着又好像慢条斯理的拳种根本不感兴趣。
2005年春夏之交我第一次踏上菲律滨的国土,当上华文教育督导教师,那时的我已经是五十出头过了“知天命”年纪,照理应该是悠着点学学太极拳了。可是,面对华文教师们穿得花花绿绿也是仗剑起舞太极拳,我仍然是无动於衷,只管天天打篮球。
如今啊,已经年近“古稀”之年,是学打太极拳的时候了,我那同事与我同龄就是新学的。可是,我一方面仍对篮球情有独锺,另一方面也感到自己的关节已经难以胜任像以往那样正常打篮球无所顾忌的。记得在退休前我就渐渐少去了腾空投篮的习惯动作,也变成隔一天才打一次以降低运动强度,如今更是准备退出篮球“江湖”了。可是,我对於学打太极拳反而有畏难情绪了。一者因为本地打太极拳未成风缺乏明师与夥伴,二者认为以我现在的关节的柔韧性比以前较差来说,要学太极拳恐怕还是有几分冒险的,何如散步为妙!
不过,我对太极拳还多少有些目睹耳闻,知道它貌似柔缓,实则刚在其中,最善於在技击中“借力打力”。如此刚柔相济之拳种,默契道家居静守柔,抱朴守真之修道功夫,也甚合“待之而後动”的“後发制人”的克敌制胜之主旨。只要有明师赐教丶拿捏好诸多分寸,则练太极拳实在可以是我们老年人“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好拳种!
虽然未学太极拳,但是我却似的非懂莫名其妙地觉得自己在生活中正学习着“打太极”。诸君试想,我这老大不小的人,从小至今都持之以恒地走着自己认定的路。无论是小时认定家长与老师的话都要听而遵行,整日“如履薄冰”循规蹈矩,还是长大後渐渐认定不能一味迷信他人,要有自己的一套为人处世的正确态度和方法与众不同,甚至独当一面独树一帜。这对於我这个长期生活在社会基层的人来说,无疑是好像处在太极拳式的静与柔缓中,毫无嚣张快捷之形。然而,就在这样一种外形中,於应生活的瞬息万变中的随机应变里,却又分明感到其中不仅有恬淡自守的从容,而且有不乏点穴式的锐不可当的攻势之迅猛与凌厉。这其中最清楚不过的与太极拳神意相通的就是:绝不惹事生非,但也绝不怕事地“迫之而後动”“借力打力”!往往以平时的“厚积薄发”训练和兵书上要求的“进不可挡,退不可逼”得意忘形地实践相结合,以努力针锋相对地“安居平五路”般让问题迎刃而解。
太极拳无论是空手还是仗剑起舞,最妙在能有条不紊一气呵成。那其中的呼吸正如气功家只所谓气定神闲似有若无绵绵不绝。於气沉丹田中能否吐气如兰收放自如,只有方家才好说清,不是我这个门外汉可以信口雌黄的。但是,我能说的是,以我有限的经历,能够不管在东南学府深造丶北京任教,还是在跨出国门以“专家”履职丶龟缩在乡野蜗居当“寒士”之“千变万化”,都能信守“初心”而“富贵不能淫丶贫贱不能移丶威武不能屈”地脚踏实地走在自己选定的正确道路上丶毫不苟且地胜任工作丶不断求新知地热爱生活。这若是没有下练太极拳式的静心悟道和躬行的功夫,是不可能如此“我就是我”,而恐怕早已被世俗折磨得六神无主面目全非了。因此,我认为生活是最大的练太极拳的道场,是可以培养出无数对生活忠诚不二丶对生命无比珍爱的“太极高手”的。这样的高手可以没有冠军的头衔,但是一定不可以没有冠军的气质和相应的德才!
我也说太极拳,好像是不卑不亢。实际上恐怕只如“隔靴搔痒”说不到点子上。但是,我也说太极拳,那不是仅仅在说,而是要天天努力做好的。愿得方家不吝赐教!
写於2019年10月29日晚
{bbs_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