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菲华快讯
剑客:华文记者会的前世今生

  马尼拉华文记者会成立於一九八七年,迄今三十二年,其初衷是打破五大华报工作人员由於政治立场不同而产生的隔阂,打破同行间老死不相往来的局面。经过协调,马尼拉华文记者会由《世界日报》的吴文焕丶吴胜利;《商报》的陈景云丶《联合日报》的吴友裕丶孙声谷;《菲华时报》的庄文成;《环球日报》的陈齐治等组成,首届会长是庄文成。

  一九八七年,世界中文报业协会在马尼拉召开年会,来岷参加会议的台湾《联合报》创办人王惕吾特捐出五百美元作为记者会经费。记者会成立後在蔡文华的洲仔岸太平洋银行大楼租赁会所,後来得到大班陈永栽提供在眉眉桥边联盟银行大楼一单位作为会所。

  马尼拉华文记者会的成立,受到主流社会的重视,每逢选举,很多政客都来找记者会,通过论坛和座谈会,向华社介绍他们的政纲,成为华社与菲政府的一道桥梁。宿务“无名氏”(引叔)更委托记者会代为甄选优秀华校校长和教师多年。

  记者会的会所,成为许多华文报从业人员上班前和下班後消磨时间的地方,侨领李逢梧丶蔡文春丶蔡文曲丶庄炳生等也经常到记者会跟记者们打打卫生麻将,联络感情。

  在蓝慕斯时期,记者会更前往马拉干鄢宫举行就职典礼,由蓝慕斯总统监誓。时任新闻部长黎耶斯也出席并与各报代表合影留念。

  随着老报人一个一个凋零,记者会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笔者於二零零一年到二零零五年由陈景云劝说进入记者会,二零零三年至二零零四年担任会长。这时的记者会已经日薄西山了,更被外人讥讽为“丐帮”,意思是只会伸手要钱,除了一年一度的同业圣诞联欢会,几乎没组织什麽活动,更有人去向陈大班告状,说记者会沦为“麻将馆”,陈大班一度要收回会所,经沟通和解释才勉强保留住,同意免除租金,但经费自理。

  面对记者会这种局面,笔者就算当了会长也无能为力,只能硬着头皮做完任期便不再踏足,翌年就移民加拿大。此时宿务无名氏已经往生,优秀校长和教师奖也由其他机构办理,每周的茶座也已经停顿多年,选举时也不再有政客踏足,记得最後一次是竞选马尼拉市长的林亚斐洛,通过吴友裕召集记者会同仁前往裕华海鲜酒家餐叙,并讲述其政纲。陈大班於笔者移民加拿大的一年後,即二零零六年收回记者会会所。

  原先组成记者会的多名人士中,吴友裕丶陈齐治丶李治杰(阿猴)丶庄子明都相继去土州卖鸭蛋,剩下的大部分都退休了,目前仍然在职的除了已经回流的笔者,还有施文志丶吴文焕丶吴胜利和现任记者会会长黄学鸣(竹竿)。

  其实记者会成立之初,各报老板是很不待见的,认为记者会是类似工会的组织,但实际上记者会并没有为华文报员工争取到什麽福利。笔者任内曾经研究过与数家华文学校洽谈,免除华文报工作人员子女的学杂费,但种种原因并没有进行,甚为遗憾。

  庄文成前辈在“华文记者会何去何从”一文中说,“……茶座丶优秀教师和校长甄选停办後,记者会唯一的工作,好像是一年一度的会员圣诞聚餐会。一个会的存在只为了每年托耶稣的福,聚餐一次,并且还要向人家伸长手,好像没有什麽意义。”

  确实,记者会在老一辈报人相继离世或退休後,其实已经名存实亡,再也见不到当年会所里聊天八卦,在麻将声中打听华社各种小道消息的场面,现在记者会更不知在什麽时候由马尼拉华文记者和改为菲律滨华文记者会。虽然一年一度的圣诞联欢会仍然举行,但物是人非,昔日的熟悉脸孔已经寥寥无几,很多在职同行都不再踏足或参与会务(如果有的话),今日阅报更惊悉除了记者会,还有人成立一个莫名其妙的“联谊会”,创会会长更不知何人,问了多家报社仍然在职的资深老报人,都说不认识丶没听过,好在会长王兄是货真价实的记者。看来庄文成前辈当年所问的“华文记者会何去何从”已经有了明确的答案。

  二零一九年十二月一日


{bbs_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