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去了厦门探亲昨天回,因缺午睡回来就小睡连大睡。昨惊悉菲律滨德高望重的王君文汉先生仙逝,他原籍是晋江人,也算我的泉州老乡。我立即表示悼念并请其家属保重节哀顺变。
久晴未雨的今早淅淅沥沥下了下雨,听说是人工降雨,我戴着草帽的去水井提了两桶水,然後是例行的早读兼办采购等事,心中有思欲略再表对王先生的悼念之情,於是,现边煮饭边闻球赛声边击键了:
有亲友师长等去世的时候,我经常会写点悼念文章是很平常的。但是对王老先生这样德高望重的老前辈却是有点不大相同,因为我对他其实了解不多,只是有幸在菲律滨《商报》上拜读其文神遇。但即此一因,我忍不住要写几句为他明天的出殡送行,也是自然而然,且简单说他留给我的好印象吧:
其一:王先生平生训练有素,尤对太极拳一道深有造诣,并且在垂暮之年,不仅自己持之以恒训练,而且当仁不让见义勇为服务於当地社区群众弘扬国术。此等行善之行,体现王老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实践者的典型之一,他虽在异国他乡却不改初衷地严於律己又仁厚待人,堪为我等同为炎黄子孙学习的典范之一。虽然他已作古了,但是“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缅怀和敬仰!
其二,王先生不仅身体力行善事精炼武术,而且老而弥坚笔耕不辍,无私贡献给广大的读者。不管是议论时局,还是斟酌养生;无论是回顾历史,还是烹调当今,无不是怀着一颗拳拳的爱国爱民心,述的桩桩都是益家益国之事。不仅自己身先士卒为表率,而且鼓舞众人共襄盛事,真是“有益家国事多做,无益心身事莫为”的躬行者,也是“鞠躬尽瘁,死而後已”行道人,是无数菲律滨爱国华侨的翘楚。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难怪我拟此文题为:文自有闻垂万古,汉而无憾益千家!
其三:所谓山中难养千年树,世上少有百岁人。而王先生享年高寿近乎“人瑞”,虽然一时撒手归西,但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可以无憾矣!可谓福寿全归成福了!我们为他的平生感到骄傲丶为他的“仁者寿”感到自豪!祈祷他去西天路一路走好!
文自有闻垂万古,汉而无憾益千家。花开终有花落时,我们乐生也该对死坦然,尤其是对像王老先生这样高风亮节的逝者而言,他真的是在人间“潇洒走一回”坦坦荡荡风风光光,还有什麽可以遗憾的呢?!
文自有闻垂万古,汉而无憾益千家。昨今两天都有菲律滨好友惠示有关王先生的生平事迹材料。他1924年出生於浙江苍南县,原来姓林。“5岁时父母双亡,7岁流浪时被卖到西滨潭头王姓家,12岁才离开西滨前往菲律滨。虽然只在西滨生活了五年,但却与之感情深厚,西滨的一切给他留下难忘的记忆”,他说:“身在异国,却永远忘不了祖籍国与生我养我的家乡”。他不仅在平时筹建菲律滨晋江西滨同乡会,与许多侨胞慷慨解囊捐资数千万人民币造福桑梓的教育事业,而且回国解决了家乡学校旧翻新的迫在眉睫的问题雪中送炭,又於85岁高龄时还回国参加晋江西滨学校复九届董事会就职典礼。
文自有闻垂万古,汉而无憾益千家。王先生在菲律滨的一生是勤勤恳恳服务社会的一生,也是爱憎分明而又为爱吃尽千辛万苦的一生。无论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为逃避迫害而到香港暂避两年,还是平时既刻苦耐劳做长时间的工作又励志读书,尽心尽力在菲律滨做各种有益社会民生的事,都可以说是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不遗馀力,而且卓有成效功勋卓着,在菲律滨华社很有好名望。因此,他不仅是菲律滨《商报》赫赫有名的专栏作家,而且实至名归地成为菲律滨中华书法学会会长丶绿园太极拳会会长丶菲律滨东方体育会永远名誉理事长丶菲律滨益泰企业集团董事长等。也曾应邀光荣回北京参加国庆庆典。虽人生有尽而事业无穷,未来的一切好事还待我们健在者继续同心协力去做。所以我们不仅敬请王老先生的家属保重节哀顺变,而且愿意因此也与大家共勉:学习王老先生的可贵品德,继承王老先生的遗志,化悲痛为力量,为家乡的美好丶为中菲两国的友谊的健康发展丶为中华的振兴和世界的和平而携起手来,创造新的好业绩,让王老先生轻松上路丶含笑於九泉!也让无数爱国侨胞爱国爱乡的可贵精神薪尽火传丶令一代代炎黄子孙造福社会的弦歌不辍!
直抒胸臆至此,我也要准备要吃今日的早餐了。
阳谢如意拜挽於2019年12月5日
{bbs_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