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菲华快讯
黄志专:口碑,是一道风景——安溪仨人话说扶贫

  1序曲

  扶贫。

  你的每一个举措,都是为我着想;你的每一滴汗水,都是为我洒落;你的每一个音符,都是为我弹唱。

  脱贫。

  我的每一次成功,都有你的辛劳;我的每一句言语,都有你的风景;我的每一次蝶变,都有你的风采。

  2行进

  安溪作为一株神奇而伟大的植物——铁观音的故乡,沐浴着精准扶贫的春风,跟其他地方一样,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颠覆了原先固有的概念。那种窘迫的日子,那副穷酸的模样,那顶贫困的帽子,早已灰飞烟灭,消失在时光的流里。取而代之的是,阵痛过後的快感,转身蝶变的华丽,涅盘之後的丰饶。

  一旦走进安溪大地,便见广袤的乡村楼房如春笋般一座座拔地而起,道路四通八达,畅通无阻;举目所见,青山绿水,一片又一片;一处处美丽乡村,一处处原态风貌,景色宜人,空气清新……大家都安居乐业,笑逐颜开,欢呼雀跃,一种满足感丶幸福感丶获得感无不写在每一个人的脸上,无不体现在日常生活的言谈举止中,无不体现在百姓居家过日子的村居上或三餐饭桌之上……所有的一切都见证安溪大地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凝聚着党魂民心,凝聚着耕耘扶贫之路上所付出的一切汗水与辛劳。

  有付出,就有回报,老百姓心中那杆秤的指向,就是为每一位为扶贫而洒下汗水的人们而翘起的。老百姓的口碑,就是写给每一位为扶贫而攻坚的亲历者的颂词。所以,百姓心里默念着,脑里惦记着,口中乐道着。那麽,请允许我,乘着和煦的春风,用脚步叩响茶乡大地,进村入户,采撷几朵茶乡的芬芳,刻录百姓言辞口碑,留言时代,留痕过往,为你我再次腾飞插上坚硬的翅膀。

  一位老伯伯说:茶叶合作社,让他脱贫

  人间最美四月天。四月天,最美是茶乡大地。来到“内山”,满眼都是蓊郁茂盛的山林,满眼都是苍翠欲滴的茶园,满鼻都是馥郁飘逸的茶香。一个村落,坐落於山旮旯下。一眼望去,农舍民居清晰可见。有几座红砖镶嵌白墙的古厝,也有几座或一层或二层或是三五层的水泥楼房,新旧交集,错落有致,富有山村特色。还未进屋,只在门口走动,就有几个当地百姓主动打招呼泡茶。

  顺路走进一家农户。农户房子是一座大约一百多平米的三层小洋楼。地板瓷砖光彩华丽,墙壁粉刷一新,洁白靓丽。客厅背景装饰华丽堂皇,光彩夺目。电视机是平面的,宽屏的,正在播放中央新闻……在茶乡山野,有如此装饰的房子,的确令人瞠目结舌,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还以为自己走错了门似的。

  这户人家,一位老伯伯马上烧开水泡茶。一杯香茗下肚,我就抛出一个话题:“不错,你这房子装修得很高档。你们这个村子整体还真不错!房子大多是水泥楼房。”这麽一说,立马拽出眼前这位老伯伯的话茬子。他滔滔不绝地讲述这里的曾经。

  原来,这里是个“山顶”角落。山高路远,常年烟雾缭绕。没几户人家,非常贫穷,早些年这里大多是土坯房。路,泥泞不堪,凹凸不平,真不好走。很多外地人一旦到他们这个角落走一趟都能留下摔倒的记忆。外地的姑娘都不愿意嫁到这个村落来。要是不小心来了,过不了多久,大多会双双结伴背井离乡,出门谋生。

  可是,这几年当地政府非常重视这个村落,进行精准扶贫。不说别了,就说这条乡村公路。他边说边指着门前那条路给我看。我顺着他所指的方向看去,就是我刚才进入这个的角落的一条村道,水泥路,两个车道,路边还有路灯,看起来并不比城里逊色多少。

  要致富,先修路。这路通了,他们村的农产品,就可以往外运输,往外送。早些时候,就是一担茶叶,想要出售,都得肩挑手提,十分吃力。现在,好了,有了路,这些苦力活就减轻了……

  “这些都是可以看得见的,那你家有什麽变化吗?”我再抛出另一个问题。

  “哎呀,不瞒您说,我家变化更大了。”老伯伯说起他自己的事,更是喜上眉梢。他继续刚才的话题说。在这个山顶角落,他家最穷。厝,没厝。一家五口人都挤在一间不足十平方米的茅房里。家庭没有什麽收入,只有高山之上几亩茶园。一家人,就靠这几亩茶园的收入维持生计。

  後来,也不知道怎麽的,来了几个乡村干部,了解到他家的具体情况,就提出一个扶贫策略——实行茶叶合作社。当时要收购他的茶园,有他的股份。由承包者进行茶园管理,到时还有分红。当时他有点思想顾虑,一旦茶园让人承包去了,他自己一家人不就是要喝西北风了吗?他这种顾虑也是当地很多茶农的心中顾虑。有这种顾虑也是正常的。要如何解除这种顾虑,是当地政府应该考虑的问题。那时,当地一位干部,三天两头到这个村落,跟茶农谈心,讲解一些经营理念,让当地茶农解除後顾之忧。

  後来,他想通了,也就同意了。他说他当时有种种顾虑其实是多馀的。承包者只是创办一个合作社,茶园由有经验的茶农进行管理经营……一年过去了,到了年尾,果真能得到不少的收入,股份的红利,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直在这个茶园做工,还有工资收入,这麽一算下来,比他自己管理茶园的收益还高。嘿,这麽一来,第一年就尝到甜头。从此之後,连续几年的红利及打工工资收入,年年升高,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说到这里,老伯伯满脸堆笑,如山花一般灿烂,手中还一直泡茶,要我喝。他又接着介绍说,他家腰包开始鼓起来,这几年稍有积蓄就翻建这座三层楼,他的大儿子也娶上媳妇了。要不,或许他儿子到现在还是光棍一条。

  “不简单!”我竖起大拇指夸奖,“有福气呀!”

  老伯伯稍作停顿,哈哈之声响彻客厅,感叹道:“有今天的好日子,多亏这茶叶合作社呀!就是这茶叶合作社,拔掉我们的穷根,过上有城里人才能过的好日子呀!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再感谢!”老伯伯双手作揖,一直叨念着“感谢”二字。

  是啊!是啊!……我连连赞叹,心里一阵翻江倒海般澎湃,久久不能平静。心想,要是没有这个茶叶合作社,要是没有人想出“茶叶合作社”这种新型的经营策略,要是没有党的精准扶贫的好策略……这里的百姓,特别是像这种山旮旯的村落,不知何时才能……

  拥戴与支持,是最好的感恩与报答。

  一位年轻老板说:互联网平台,助他腾飞

  走进一条山沟,到处可以隐隐约约听到滴滴答答的响声。哦——这是怎麽回事呢?好奇心,让我放慢脚步在这个村落溜躂一番,探个究竟。

  不细看,没发现什麽。一细看,就立即有所发现——两面青山相对出,一个村落中间夹。也就是说这个村落地处山窝窝,但水泥路面却直通家家户户门口,而且门口都有大埕小埕。还有不少小轿车……大山沟里竟然有如此“繁华”之景,我感到不可思议,诧异之神情溢於言表。站在我前面不远处的一个中年男子,或许看出我的心思,就主动向我靠来,跟我们搭讪。他说,这些都是做电商的,这里是全国有名的淘宝村,吸引了不少大学毕业生来这山窝窝里成就自己的人生道路。

  “可真会吹呀!”我在心里嘀咕着。但没有说出来。稍停片刻,我就问:“你家是做什麽的?可否让我来采写你的故事?”

  “我没有故事可写。但我可以带你去找一个人,他可有事迹写了。”这位中年男子甚是热情,主动请缨,为我引荐。

  眨眼工夫,我们就走进一座小洋楼里。楼下是滕铁工厂,硜硜锵锵,叮叮当当,响个不停。一位老板模样的人,招呼我们到他的三楼办公室泡茶。三楼除了办公室,还有一些滕铁工艺产品的样品展示。二楼是网络平台营销,几十个网络员工坐在电脑前滴滴答答,跟顾客聊着产品……

  老板是个年轻人,说起话来有点腼腆。但是,一旦说起他的淘宝企业来说,就口若先河,滔滔不绝。他介绍说,这栋小洋楼是他自己的房子,今天有这样的小规模,也仅仅是这两三年的事。早些时候,他也是给别人打工的,到过上海丶深圳,甚至连北京也去过。他曾做过北飘的梦,但走了一大圈,还是赚不到钱,连带出去准备做成本的几千块钱,也打了水漂,花个精光。怎麽办呢?“出门刁刁难,在家日日易。”他只好回到自己的家乡。

  回到家乡,什麽也没有。房子破破烂烂,上有老下有小,没钱,没门路,怎麽办?整天抓破头皮,也无济於事。这样折腾一段时日後,人越发消沉,越发迷茫,越发困顿,越发憔悴。他的同年龄人,有的已经有了起色,当了老板,而他呢,他自己却毫无成就,怎麽办呢?就在万念俱灰的时候,一位当地党员干部找到他,跟他交心换底,给他送来了一个致富秘籍——借用互联网加平台,创建网络营销,以寻求一番突破。这条路,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完全是一条可以一试的有效路径。可是,资金呢?资金,是创业发展的保障。没有资金,哪怕再好的策略再好的想法,也都是空谈的。

  这位党员干部似乎有先见之明,已经为他的创业起步想好了。原来当地党委政府已经跟信用合作社联系好了,可以允许无息贷款资助,作为启动资金。

  “啊!太好了,对你们来说无疑是一场及时雨啊!”我为当地党委在扶贫路上助每位创业者一臂之力而拍手叫好。

  从此,他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帮助下,办起了一个小型滕铁加工厂,起初是家庭作坊式的,後来随着业务不断扩大,办成一个拥有四五十人中型工厂……

  “那你还迷茫吗?”我笑着问。

  “拨开迷雾见日开。”年轻老板哈哈大笑,“你看,我们这个小山沟村落,靠的就是‘互联网’这趟列车,飞速发展。”

  看来,利用互联网平台,助力脱贫,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创新模式。我要为这个模式点赞。

  一位乡村干部说:立体式耕作,助力发展

  又是一个山窝村落。村落的外面叫“外窟”,里面叫“内窟”。“外窟”都是村居,“内窟”几乎没人居住。“外窟”的房子不是很多,却不失华丽。有好多座小别墅体的小洋楼。我没想到,在这样的穷乡僻壤之地,还有几座这麽现代气息的房子。这是有点小看当地的百姓的了。一位乡村干部给我们说,这个村落,“外窟”人口近千人,十人九穷。但从五六年前,这个村落就开始发生变化,致富了。

  “怎麽致富呢?”我追问一下。

  这位乡村干部叫我不用急。他要带我到“内窟”看看。“内窟”是一片荒芜山地。杂草丛生,山野林密苍翠。一群黑色的山羊和黄牛在山野间或躺卧,仰望苍穹,看云卷云舒,一幅悠闲自得的惬意;或低头啃草,美美地饱餐一顿;或莅临溪涧饮水,甜润喉咙;或在山田荒地上追逐奔跑与嬉戏……

  “这里的牛羊可真多啊!”我不由自主地发出感叹。

  这位乡村干部,自豪地告诉我们说,这些牛羊都是这个村落的百姓饲养的,是地地道道的农家畜牧,没有饲料,没有激素,没有任何添加剂,都是纯天然的。现在的牛羊,都供不应求,正在发展壮大。

  “哦——这走的又是那条路呀?”我改不了喜欢发问的习惯,随口而问。

  这位乡村干部又对我们说,其实这个山村是个穷村。特别是这个角落,几乎跟外界隔绝。山壁陡峭,出入羊肠小道,几户人家都是穷得叮当响。根据地理位置,要发展茶叶,显然是行不通的。怎麽办?当地政府组织人员,多次进入这个村落,入户调查摸底,最後提出一个扶贫方案——不唯茶是举,因地制宜,引导村民种植放牧。这块地比较好,引导百姓种淮山;那块地比较阴凉湿润,引导百姓种茭白;那个山仑阳光充足,风吹日晒,适宜种油茶,这片草地杂地,就饲养牛羊吧……一种立体耕作模式就这样如火如荼地拉开了序幕……

  几年过去,这种因地制宜,精准扶贫的策略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完全改变“唯茶是农”的生产结构。

  从此,当地百姓尝到了甜头,摘掉了贫穷的帽子,盖起了小洋楼,过上了好日子。

  正当要离开时,这位乡村干部说:因地制宜施策,助力发展,是精准扶贫的一个展现。

   是的。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助力发展而脱贫,是好举措,好方法。我又一次竖起大拇指点赞。

  3回声

  合作社丶互联网丶立体式……都是精准扶贫路上涌现出来的精准举措。举措,精准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酿造甜蜜生活。

  一次行走,一次采撷,一次收获!

  足之所至,目之所见,耳之所闻,都是化蛹为蝶,翩跹起舞,气韵生动,增色生辉。

  啊,几朵浪花,难道不是海上波浪跳跃的见证?几个实例,难道不是精准扶贫的缩影吗?几句口碑,难道不是扶贫路上的一道风景吗?

  我采撷,我采写,我酿造。

  幸福的日子,甜蜜的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


{bbs_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