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菲华快讯
寒江雪:微信群:是耶?非耶?

  微信群,顾名思义,即以微信为依托丶基於某种目的组建丶包括一定数量成员并进行某种前置性功能设定的网路社交平台。就基本功用而言,有行业群丶专业群丶工作群丶学习群丶交友群丶活动群丶专案群等等,五花八门丶林林种种;就成员身份而言,有同学群丶好友群丶同事群丶师生群丶家长群丶团队群丶组织群等等,形形色色丶各色人等。

  作为松散网路社交组织的微信群契合了所有用户获取网路信息丶参与社会交往的公共需求。可以说,这年头,任何一个微信线民,几乎没有不加入微信群的;任何一个入群线民,其加入的微信群数量往往不止一两个,而是十几个丶几十个,有的甚至数以百计……在此意义上,有理由认为,生活在一个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时代,如果有谁连一个微信群都没加入,他除非具有某种不宜或不能公之於众的特殊身份,否则很难获得信息时代合格公民的社会标签。

  有过入群经历的线民,如果进行一次回溯性总结,多半会有一种不约而同的用户体验与认知默契,那就是,举凡加入的微信群,其“生存形态”或言命运归宿,往往从建群或入群之初的热热闹闹丶沸沸扬扬,蜕变成後来的冷冷清清丶凄凄惨惨;微信群带给我们的心理回馈,从最初的好奇丶便捷与高参与度,异化为反感丶困扰与低显示度,有的因不堪其扰而一退了之,将其扫地出门。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无外乎以下几方面因素:

  其一,信念丧失,离谱跑调。随着时间延长和入群人数增多,久而久之,很多群友开始耐不住寂寞丶管不住“指头”。他们不守“群规”丶我行我素,希望通过频繁发送或推送无关建群主旨的信息,为引起其他人对其关注和重视,即便令人反感也在所不惜。长此以往,微信群逐渐丧失了自身功能定位,背离了群主建群之初衷及“群众”入群之初心,并与自身使命(功能)渐行渐远,最终堕落成旁门左道丶不入主流的野路群,自我推销丶索花讨赞的广告群,漫无目的丶胡聊乱侃的闲聊群,拉帮结派丶哥们义气的江湖群,针尖麦芒丶火气十足的斗嘴群,万马齐喑丶一言不发的“植物群”,名存实亡丶死气沉沉的僵尸群……

  其二,鱼目混珠,良莠不齐。都说人以群分,但这话对微信群而言似乎不太妥帖。因网路的虚拟性和非受控性导致的身份模糊,多数微信群无法对入群成员的年龄丶性格丶志趣丶能力丶素养等进行实质性甄别,除非以实体空间检验为前置性条件。除人数比较固定丶成员身份比较单一丶有部门或机构支撑的单位群或行业群外,一般随机所建丶没有固定人数限制和特定群体身份限制丶只具有阶段性功能的微信群,往往并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的组织性质,因而信息发布丶“人员往来”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动态性。正因如此,很多群成员往往投己所好,发送信息时无所顾忌,不顾别人感受。所谓道不合不相为谋,因一言不合在群里干起嘴仗者比比皆是,有的甚至导致群成员退群或群主将群解散。2020年4月四川眉山一中学因复学收费过高遭家长质疑丶引发班主任将群直接解散一事,堪称典型。

  其三,趋庸附俗,格调低下。很多线民原本素质就不咋地,一介伙夫而已。他们或为博取关注丶或为赢得喝彩,热衷按照自己的欣赏口味和价值标准,无所顾忌向群里频繁推送社会负面信息丶非主流舆论或来源不可靠不可信的言论,以及趣味低级丶品位庸俗的网路段子。为达到吸引眼球丶产生轰动效应的目的,有的甚至不惜以身试法,热衷推送一些子虚乌有丶耸人听闻的谣言。所谓“一粒老鼠屎坏了一仓稻”,一个群的凝聚力丶生命力何在,关键看那些“话痨”管不管得住自己那几根蠢蠢欲动丶随时处於“战备状态”的手指头,看他们能不能控制向群里“塞私货”的欲望和冲动。否则你整天生活在满群乌烟瘴气的信息垃圾之中,牛皮糖粘上脚後跟,实在是一种煎熬,唯恐避之不及。除非实属工作需要,迫不得已只能忍气吞声好好待着,否则还是一退了之的好,眼不见心不烦。对於一个气氛不够纯净丶生态不够友好丶三教九流充斥其间的微信群,别指望群主能够出来匡庸正俗丶固本清源,说不定他们原本就是一个和稀泥的“微信瓦工”来着。

  微信群和朋友圈是微信这一社交软体的两项附加或者说自带功能。如果将二者做一比较的话,就性质与功能而言,微信群与朋友圈不可同日而语。在体验上,加入微信群後的信息传达属於被动感知,“你不吃也得吃”;而朋友圈信息则可以主动选择,“我的地盘我做主”,微信对此做了功能设置上的差异化区分。微信群属於公共空间,理论上入群後都有发表言论的许可权和自由,这也是微信群很容易产生言语冲突的功能性根源所在;而朋友圈属於“私人领地”,你爱怎麽着怎麽着,大不了让那些不喜欢看的“他者”将自己遮罩就是,自己浑然不知又何妨?权当掩耳盗铃,算不得什麽。但动辄往微信群推销个人信息,强买强卖且乐此不疲,那就异化成显摆了,本质上无异於“精神自慰”,用商业术语讲,叫“自我行销”;而用当下流行但不那麽中听的网路辞汇讲,则叫“意淫”。

  大象无形,大音希声。真正的强者活在内心,无需自我兜售丶自证强大。那些渴望并热衷於通过微信群行销自己那点微不足道个人成就与社会地位的“网路平民”,其实活得挺悲催挺不幸的。他们多半只是些在社会上没混出什麽大名堂的二流子而已,不隔三差五在群里嚷嚷几声他们心里着实憋得慌。他们在群里的这种自产自销行为难免会引发“群情”激愤,招致他人精神不适,而其本人则满不在乎甚至乐此不疲,以此昭告天下而自鸣得意:“瞧,我今天又卖了一单,把自己推销了一回!”

  因此,对於微信群,笔者向来坚持如下原则:一是置身事外,尽量少加入,为避免无谓纷扰把好“入口关”,除非受人之请迫不得已,否则无异於自讨没趣。二是深居简出,尽量多“潜水隐身”丶少抛头露面,不看热闹丶不当观众丶不参与其中,别人爱怎麽说怎麽说,任其自娱自乐就是;尤其对於因特定关系不得不加入的微信群,发言尽量做到少之又少丶慎之又慎,祸从口出,不说总比乱说好。三是划清界限,加入後如发现与与本人关系不大或旨趣不投,该出手时就出手,果断退出,敬而远之。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技术四通八达无所不在的数字时代,与微信对我们人际交往及社会价值实现无可或缺一样,微信群已然成了我们生活中至关重要丶难以割舍的一部分。对於微信群,我们哀其不幸丶爱恨交织,万千纠结在心中。假以时日,微信群终究难逃被全国人民一脚踢开的集体厄运,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有关网路公司如果不对此进行结构性技术优化和职能升级,这一举国上下随时随地都在使用的网路社交平台恐怕终有一天会退化成充满信任危机的“危信群”。若此,当属网路时代一起“技术悲剧”样板!


{bbs_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