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一个周末,“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安溪县卫健局干部张锦彬邀请我们几个文友到他的家乡——长坑乡祥泉村一日游。宾主“悠悠洒洒笑相迎,痴痴癫癫梦一回。”
幸福小山村
以前,祥泉村我根本没有听说过。听锦彬介绍,祥泉村隶属於安溪县长坑乡,在乡政府驻地西南6公里处。原来叫上砌村,张尾哥於元朝末年由祥华乡棠棣分支迁入,民国後归珍田村,1994年4月从珍田村析出为独立村,总人口1100多人。《玉篇》砌,粗石也。闽南语的意思是很陡峭的石质的悬崖,一般都会有小溪或者小河流过,产生壮观的瀑布。既然有上砌村,就会有下砌村。闽南语里有许多含有“砌”的村庄名,如上砌丶下砌丶九砌丶砌上丶砌下丶石砌头丶内砌丶外砌丶砌内等等。望文生义,顾名思义,这些地方一般都有悬崖瀑布丶陡峭山岭,交通不甚方便,而且一般是处在溪丶河或者涧的上游。
汽车往珍田村的东南方向开去,远远看见一个小山口,“彷佛若有光”。我们从口入,道路突然变窄了,两山夹峙,期间,两棵大松树高大挺拔,枝繁叶茂,与两边的青山连成一片,相映成趣,所以,从远处是看不出这里有一个山口的。我以为汽车要开始爬坡了,不料,汽车前进一小段路程,出“山口”,道路不是向上,而是突然向下,而且是断崖式下降,“天堑变通途”,大约有二三百米深,“飞流直下三千尺”,眼前下方出现一个山间盆地,“豁然开朗丶土地平旷”。锦彬说,这就是他们的祥泉村了。这是一个椭圆形的小村庄,一条小溪从村中蜿蜒而过,两岸碧绿的庄稼,整齐的屋舍,一丘一丘,一排一排,与四周群山上的绿色森林交相辉映,像一片绿色的海洋,“绿”得可爱,这片“海洋”再与蓝天相接,“天与云丶与山丶与水,上下一一片绿色”,很是养眼,令人大饱眼福,恨不得多看几眼。我彷佛进入晋陶渊明的“桃花源”。
进入村中,锦彬带领我们沿着环村公路漫步。整个村庄分布着几十座闽南“皇宫式”的二进的古大厝,土木结构,白色石灰墙壁,屋顶的瓦片都抹上石灰,两边翘脊,雕龙刻凤,有的还有护厝,古朴丶典雅丶端庄丶大方。这些都是改革开放前的建筑,有的还是解放前的老建筑,显示出祥泉村的历史悠久,也显示出祥泉村的富裕和丰饶,显示出祥泉人的勤劳和智慧。这种“皇宫式”房子的中间都有一个“深水埕”,上落和下落各有一个大厅,厅两边各两个边房,加上两个“过水间”,共有两个大厅和10个房间。这种房屋既有天井相隔,又有回廊连接,布局合理,雍容稳实,气势宏大,环境幽深,宽敞丶明亮,通风条件好,日照充分,光线充足。门口有一个“门口埕”,总建筑面积大约300平方米。锦彬的爷爷建造的“隆德居”,就是一座典型的闽南“皇宫式”古大厝,至今已四十多年了,厅堂边的壁画清晰可见,一副对联:“隆梅含雪吐芳香,德风化雨裕後昆”,蕴含主人的耕读之家,高风亮节,希望子孙後代发扬优良家风,造福社会,造福百姓。“隆德居”还有一个特色,就是“小边大房”前的“埕”边,挖一口自来水井。据说,早年,汩汩的泉水自然冒出,甘冽可口,可以供应全家人的生活用水。整座大厝,日照充足丶房间舒适丶回廊过道宽敞,视野开阔,前面一个大门,两边各有两个小门,如果五个门全部关上就像一座小城堡,不愧是“皇宫式”建筑。若备足粮食,在荒乱的年代,足以在厝内生活相当长一段时间的。
闽南“皇宫式”房屋,也叫“皇宫起”。有一个传说,相传五代十国时期,惠安女黄氏被闽王王审知选入宫,立为王妃。闽南地区的春天正是雨季,家乡惠安地处滨海,父老乡亲身居茅屋,遇到大雨加上狂风,经常茅飞屋塌,苦不堪言,黄氏甚是忧伤。闽王瞧在眼里,问是何故。黄皇后便将家乡的情况如实说了。王审知特许黄氏娘家按皇宫式营建房屋,这就是“皇宫起”的由来。
祥泉村的每座古大厝旁边点缀着一栋栋三五层的小洋楼,这些小洋楼新式丶气派,装修高档,是最近几年祥泉村经济发展的成果,也是安溪茶乡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祥泉村是一个山间小盆地,祥泉溪从西北向东南方向潺潺穿过村庄,溪水清澈,微波荡漾,水草悠悠,鱼虾互戏,“似与游者相乐”。祥泉溪滋润着两岸的庄稼禾苗,哺育着祥泉村1000多人口,是祥泉村的母亲河。村口处,溪河两边山峰参差交互,彼此相连,环环相扣,“水口闭合”,形成几个小峡谷,水流湍急,蜿蜒往下,直达下砌村。这里的山形地势,形象逼真,惟妙惟肖,不正含有“砌”之意吗?这是中国人特有的地名文化,每一个地名都蕴含古朴丶粗糙的文化深意。
真是沧海桑田,现在的“下砌村”已经淹没在碧波万顷的水下了,成为蓝田水库的一部分。库容2226万立方米的蓝田水库,是安溪县的一个大水缸,惠及千千万万的百姓生活。再往东南方向望去,雄伟高大的朝天山隐约可见,“欲与天公试比高”,共同构成祥泉村的远景案山。祥泉村的环村路沿祥泉溪两岸的山脚穿过,整个村庄“阡陌交通丶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祥泉村,一个古老而幸福的小山村。
一个老中医的济世情怀
张锦彬出生於中医世家,毕业於四川省泸州医学院,祖上从清朝康熙年间开始行医,到他已传承第13代,300多年了,这是一个难得而且少有的传统中医世家。他的爷爷张天时留下一个先祖清代时用的药柜,堂号“药局”,方格的柜子里依稀可以辨认出“甘草”“桔子”“党参”等的中草药名;一个生锈的剪切中草药的铡刀;一本出版於50年代的竖排繁体字的《脉经》,书页泛黄,边角破皱。这些是一个传统中医世家的最好见证,也预示着张家传世中医的历史久远,渊源深厚。
张天时在长坑丶蓝田丶祥华等地行医40多年,足迹踏遍邻近的每一个乡村角落,在那个贫穷落後的年代,为千千万万普通民众解除病痛,救死扶伤。在长坑丶蓝田等地,一说起“天时医生”“天时先生”,可以说是妇孺皆知。
张锦彬的父亲张炳辉是祥泉村的留守老中医,负责1000多人口日常的卫生保健,诊治村民平时的“辛苦病痛”等疾病,特别是用中药调理当地农民的慢性病,劳累辛苦可想而知。为了解除村民的病痛,张炳辉经常要忙得废寝忘食,延迟休息时间,但是他毫无怨言,医者仁心啊!张炳辉还是延用“望闻问切”的中医四诊法来给村民看病,这要求医生有高度认真负责的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中医四诊法虽然耗时丶耗费精力,但是能辩证施治,为病人节约成本,减轻各种检查化验带来的痛苦和繁琐。张炳辉还亲手制作一些传统的中药丶药膏。用党参丶白术丶山药丶茯苓丶陈皮(制)丶肉桂丶薏苡仁丶砂仁等中草药经过精心配制成“养脾散”,用於脾胃虚弱丶水土不服引起的消化不良,饮食积滞,脘腹胀满,嗳气吞酸,腹泻,食欲不振,面黄肌瘦等症状。特别是在缓解脾胃虚弱方面效果良好,深受乡村民众的欢迎。养脾散也可作为保健品,男女老少皆宜,张炳辉医生特地送我们每人两瓶。这是一个老中医的济世情怀啊!
张锦彬的房子四周及山坡上种满各种中草药,有半边莲,车前草,鱼腥草,韩信草,山栀子丶艾草,益母草,白茅,马齿苋,白芨丶风葱等,可谓中草药的“百草园”。这些中草药成熟後,张炳辉自己采摘丶收割丶配制成一味味中药。张炳辉主动放弃随儿子进城的机会,留在农村。他充分发挥传统中医的优势,为远离城镇的留守老人丶留守儿童,解决一些“头烧耳热”的疾疼,给远在他乡工作的村里人解除後顾之忧。随着中国城镇化的不断深入,农村的人才大都往城镇迁移,农村渐趋“空心化”,许多地方缺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用人才,广大农村正需要有像张炳辉这样的人才留在农村,为村民服务。
我们在祥泉村环村路坡下看到一棵高大的万利来。锦彬介绍,万利来又叫鸡爪梨,学名枳椇,又叫拐椒丶拐枣丶林琴丶万字梨丶万寿果丶万韦果丶金钩子丶鸡距子丶木蜜丶梨枣丶结肉子丶枸等,属蔷薇科,枳属木本植物。落叶乔木,高达20米多;嫩枝丶幼叶背面丶叶柄和花序轴初有短柔毛,後脱落。果柄肉质,扭曲,红褐色;果实近球形,无毛,直径约7毫米,灰褐色。果实形态似万字符“卍”,故称万寿果。果柄含多量葡萄糖和苹果酸钾,经霜後甜,可生食或酿酒,俗称“拐枣”;果实入药,为清凉利尿药,并能解酒;“拐枣酒”能治风湿症;木材硬度适中,纹理美,供建筑及制家俱和美术工艺品等的用材。可以说,万利来的全树都是宝。万利来为阳性树种,生向阳山坡丶山谷丶沟边及路旁或栽培。
我今天真幸运,涨知识了。
我在家乡大阪角落读小学的时候,学校下方的溪涧边有一棵万利来,几个大同学去偷摘几颗来分给我们。我有幸分到一颗,吃了,微酸微甜,清脆含香,冰凉可口,甚是好吃。就只有吃到一颗,清甜入心啊。後来,这棵树不知是自己死了,还是被村民砍了,不得而知。这一吃,爽极了,留下朦胧的快意,久久不能忘却,我四十多年来再也没有吃过“拐枣”,也没有看过这种树。现在,我望着这棵高大的万利来“兴叹”,望“梅”止渴,齿缝留香,回味无穷。可惜,我们来的不是季节,万利来的果实成熟是在秋季,希望8-10月份有机会来“一饱口福”,也希望祥泉村人好好善待这棵万利来,好好保护他,让它硕果累累丶万年长青。
其实,乡村处处蕴含着宝藏。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我们应该好好善待身边的花草树木,它们都是上天给予人类的恩赐,不仅可以供给人类衣丶食丶住丶行的需要,而且还能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利於人类的生存发展,共生共荣。
{bbs_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