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面临着毕业后找寻工作的迷茫、参加了支教项目来菲, 飞机刚落马尼拉的我一脸错愕:怎么这么暗呢?
在邦邦牙省天使城的两年里,日子过得很慢,说是度日如年也不为过-----我们的同事有人亲手做了一本日历,过一天撕一页。不喜欢看剧的我是靠看韩剧度日,感觉在看剧的时候时间过得快一些。那时候学校只有一台电脑,手机上网很局限,我们五个老师也不好意思抢着用电脑, 可以说日子过得索然无味。
2008年来了马尼拉读书,世界不同了。在求学与兼职的生活里忙碌奔波,也有了属于自己的笔电和网络,日子孤单而充实。
2010年毕业了,我竟然因不想要受制于被动的职业选择而留在了马尼拉。那时候马尼拉的中国人很少,和朋友吃饭AA制也不尴尬。那时候听到BC,心里是不舒服和些许鄙视的。那时候中餐馆屈指可数,几乎可以说每一家新开的馆子不管是在繁华地段还是隐蔽的民宅,朋友都互相告知、相约去品尝。人均消费500P一人。
2013年起,马尼拉的中国人越发多了,认识的朋友也越发多了, 对于BC有了更深的认识,发现原来这行业的人与原有想象的不一样:虽然很多人学历不高,但是单纯、仗义、豪爽。所以对这行业的印象从原有的消极转为中立。
2017年房价越来越高了,很多国内的人和BC赚到钱的人在马尼拉买了很多房子,到处可以看到盖盖盖;中餐馆在Makati、Pasay、Paranague越来越多甚至随处可见,人均消费500P已经不够了;商场里也经常看到中国人,再也没有那种可以随便说话的肆无忌惮。马尼拉开始欣欣向荣了。
2020年在大家怀着更大期许的时候来了,疫情席卷世界,人们的期许好似泡沫破裂了,脆弱的菲律宾在封城两个多月后确诊数仍然居高不下,传染源更是无从查起。在经济面临崩溃的现在,MECQ转为GCQ虽没有官方宣布,但也好似尘埃落定。然而,憧憬回到Normal简直是个梦。
祝愿我的同胞们平安康健,让国内的亲人少些担心。
PS: 如果可以的话每天都跟家人视频聊聊家常。
了解更多请搜索: 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