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论坛好贴
持剑赋诗的华裔菲律宾国父——隐秘之侧面

何塞·黎刹Jose Rizal (1861/6/19-1896/12/30)——华裔菲律宾国父,诗人,眼科博士。他的著作引发了菲律宾独立革命运动,被西班牙殖民当局以叛乱罪处死,被公认为菲律宾的民族英雄。

这篇文章详细讨论一下他的生平,以及不为人知的另一面,熟悉黎刹和菲律宾近代史的朋友可以节省时间,直接翻到底看第四段。



一. 复杂的姓氏变换

何塞·黎刹的全名Jose Protasio Rizal Mercado y Alonso Realonda,属于梅尔卡多家族,出生于西班牙帝国时期菲律宾殖民地的内湖省卡兰巴镇,后留学西班牙并取得医学博士学位,据说通晓22种语言,包括英语、西班牙语、拉丁语、闽南语和大清官语(类似普通话)...

他的祖籍在福建晋江罗山镇上郭村,根据中菲两地的有关谱谍资料整理,这一支最先的人可以追溯到一世开基祖,名叫“塘边叟”(大意就是池边老丈),这个考证工作可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菲大使馆专门出具公证的。参考了《八闽通志》、《闽书》、《福建通志》、《泉州府志》、《晋江县志》和《清源文献纂续合编》等有关柯氏历史人文资料。





黎刹的高祖父叫柯仪南,人称柯南哥(Lam-co),康熙年间带着一家老小从中国移民菲律宾吕宋。因为菲律宾当时是西班牙的殖民地,所以柯仪南也取了一个西班牙姓名,叫多明戈·南戈(Domingo Lamco),给黎刹的祖父起名Francisco Mercado。何塞·黎刹的父亲祥哥(Siong-Co),母亲芸娘(Zun-Nio),都是华裔 (但日本和菲律宾的另一种考证,认为黎刹作为在当地百年的第4代中国移民,可能是中菲西日混血儿),家谱如下:

塘边叟(一世柯氏开基南塘始祖)——山翁(二世)——光震(即念七致政三世)——云从(四世)——植(五世柯氏开基上郭始祖)——松老(六世)——赐(七世)——万卿(八世)——宗贤(九世)——(十世)空缺—洪(十一世开上郭引上房派)——桧字仲果(十二世)——廷佐(十三世)——伯遐(十四世)——和夫(十五世)——才经(十六世)——从佑(十七世)——长丰(Dong Lai十八世 尊为菲律宾“黎刹家谱”一世,被误译为祥哥〈Siong-Co〉)——南(Domingo Lam-Co十九世)——弗朗西斯科·梅尔卡多(Francisco Mercado 二十世)胡安·梅尔卡多(Juan Mercado二十一世)——弗朗西斯科·梅尔卡多·黎刹(Francisco Mercado Rizal二十二世)——何塞·黎刹(Jose Rizal二十三世)。

1849年,殖民地总督下令菲律宾人改西班牙姓氏,黎刹的父亲就加了Rizal作为家族的当地姓氏。



黎刹在进入马尼拉雅典耀大学之前,去掉了组成自己全名的最后三个词,改为Jose Protasio Rizal,获得了土地测量和评估学位,是班上九名优秀学生之一。随后他在圣托马斯大学学习,以优异成绩完成了法律预科课程。

注:这个缩短的名字让黎刹看起来很像一个私生子,而他的家人在此之前从未使用过这种省略写法。在他牺牲后到了1891年,因为他的第二个姓氏变得如此著名,以至于梅尔卡多家族从此改名为"Rizal Bantug"家族,意思是“著名的黎刹”。在黎刹被尊为菲律宾国父之后,其家族为了与其他也姓“黎刹”的家族区别,特意在自己姓氏的后面加了“著名的”这个后缀,不过后来其姓氏反而始料未及的被大众简化为“班图格”Bantug。

家族姓氏变化:

柯——Lamco——Mercado——Rizal——Bantug



二. 完美的求学经历

1875年,年仅14岁的黎刹获得文学学士学位,相当于西班牙语文学学士。他在18岁的时候用西班牙语发表爱国诗篇《给菲律宾青年》,获全国诗歌比赛一等奖。

当黎刹发现母亲快要失明时,孝心促使他在圣托马斯大学转学医学眼科。1882年5月,他在西班牙的马德里中央大学获得医学学位,1885年24岁时在德国海德堡获得眼科博士学位,师从著名教授奥托.贝克尔(Otto Becker)。他善于交际,掌握各种技能项目,包括武术、击剑和射击,在欧洲加入了共济会,并于1884年获得了共济会大师的称号。



1883年Felix Resurreccion Hidalgo《黎刹肖像》

1887年,何塞·黎刹用西班牙文写成小说《社会毒瘤》,抨击西班牙殖民政权,将菲律宾当地人民所遭受的暴行公之于众。1891年,他又写了续篇,叫《贪婪的统治》,对教会的荒淫和罪恶、殖民统治的黑暗和腐败进行了有力的揭露和辛辣的讽刺。这些小说和诗歌甚至引起了西班牙本土的共鸣。其实黎刹在所有的作品当中都没有触及到西班牙政权的根本利益,他只是在书中宣传了殖民地社会改革的内容。但当时的西班牙政权依然将他的书列为禁书,捕杀他的家人,没收他们的房屋和土地,导致他和他的家人们只能流浪街头。



日本出版的黎刹漫画封面

1891年12月,黎刹与家人居住在中国香港,他曾经在香港做过一段时间眼科医生,并帮助一位神父做白内障恢复,可惜并没有成功,下图为当时他的执业名片。



但他却因此和这位神父的养女认识并相爱,她就是爱尔兰裔的女性约瑟芬·布蕾肯(Josephine Brecon)。



三. 革命组织的精神领袖

1889年,黎刹和他的朋友参观巴黎万国博览会时,一起创立了Los Indios Bravos组织。Indios在西班牙语的意思是没有受过教育的本地贫民,后来延伸包括了对当地华人混血儿(该阶层通过商业活动和糖、咖啡之类的经济作物贸易获得巨额财富)的贬称。黎刹通过加入西班牙语Bravo作为勇敢的同义词,颠覆性的形容当地人身上的反抗精神,向殖民地政府宣称土著也有自己的尊严和自豪。

1892年,何塞·黎刹从欧洲返回菲律宾,当年6月,他在菲律宾建立了一个非暴力的改革社团“菲律宾联盟”,随即遭到了殖民地政府的血腥镇压。虽然面临着重重危机,但他依然没有放弃,而是义无反顾的投入到了反对西班牙政权,争取自由的改革运动当中。1892年7月,由于队伍当中出现了叛徒,黎刹的信息遭到了泄露,他被西班牙政权抓走后被流放到荒岛。但是,黎刹却依然坚持用文学来推动革命,希望能够用文学来唤醒民众们沉睡的意识。

黎刹的流放地,现在又叫“棉兰老岛”,是菲律宾最南端的大岛,也是极端荒芜的地方之一。他在那里居住了四年,帮助小镇建设学校、医院等设施,并且在当地建立了全菲第一个灯光系统。

在流放期间,他还遭遇了约瑟芬·布蕾肯的难产,孩子未能存活。



1896年6月,菲律宾本土的秘密革命社团,卡蒂普南(Katipunan),派遣了领导人来到棉兰老岛和黎刹进行交谈,和黎刹交流了目前他们对革命的观点,以及后续起义的计划,组织里面的人一致认为应该让他来担任领导者。

但是,黎刹一直以来都认为不应该采用暴力的方式来倡导革命,认为当下的时机不适合采用暴力手段,很容易会造成普通民众大量伤亡,所以这一次他并没有接受革命组织卡蒂普南的邀请。同年8月份,卡蒂普南发起了第一场起义,但是时隔半年就以失败告终了。

关于卡蒂普南,详见下面链接的后半段:

卡蒂普南的独立起义

其实这次起义和黎刹一点关系都没有,他已经从棉兰老岛获释,正在去古巴当义务医生的路上。但当他途经西班牙巴塞罗那时,再次被捕并押解回菲律宾,囚禁在马尼拉西班牙王城的圣地亚哥堡。



1896年12月30日凌晨,西班牙当局以“非法结社和文字煽动叛乱”的罪名将黎刹处决于巴贡巴扬广场。事实上,他从未加入卡蒂普南秘密革命社团,也未曾参加起义。但由于他在革命者中间影响巨大,独立运动的精神领袖,最终被殖民地政权杀害儆众。

临刑前,应未婚妻布蕾肯的要求,黎刹与她在刑场上举行了正式的婚礼。婚礼后,黎刹慨然就义。在下面的照片中,左侧是屹然站立的黎刹,右侧他身后是一排举枪的士兵,以及四周如临大敌戒备的军队。据记载在行刑之前,有医生摸了黎刹的脉搏,发现他十分平静,一点恐惧感都没有。



殉国时年仅35岁的黎刹,还写下了诗篇《永别了,我的祖国》。这首诗情感热烈、大义浩然,他的革命形象和事业,刑场婚礼的凄美壮烈,让菲律宾人觉醒,意识到除了脱离西班牙独立外别无选择。

何塞·黎刹的牺牲,成为了压垮西班牙殖民统治的最后一根稻草。

1897年,梁启超翻译了这篇文章,其中的内容感动了很多人,包括亚洲其他国家的革命先驱。

永别了,我的祖国(选段)

方见天际破晓,

我即与世长辞。

朦胧夜色已尽,

光明白日将至。

若是天色黯淡,

有我鲜血在此。

任凭祖国需要,

倾注又何作惜。

洒落一片殷红,

初升曙光染赤!



四. 隐秘的另一面

何塞·黎刹不仅是菲律宾最著名的民族英雄,激励了菲律宾人创立自己的国家,他的牺牲还点燃了民族解放的革命,因此被视为菲律宾的国父。他是一名拥有博士学位的眼科医生、精通多国文字的语言天才、文学家和诗人,同时也是一名不惧砍头的革命者。在他短暂的生命中,他集这些才华和勇气于一身,成为菲律宾传奇的民族英雄和革命先驱。

他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华人血统的?

我们很容易对黎刹产生美好的想象,比如说很多人会对他的片言只语产生好感 ,他曾经说过“华人来菲律宾只是为了赚钱,西班牙人却是占领土地”这类话,听起来好像是站在华人的一边,但实际上这在土著意识里更接近于对欧洲犹太人的描述,带有一种冷漠的歧视。

他从未对中国文化产生过归属感,相反,西班牙殖民政府倒是非常强调他的华裔身份。

黎刹对自己的中国血统根本不以为然,也对当时的中国人没有一点好感。他至死都不承认自己是华裔,并且还非常鄙视华人。也就是说,他所争取的是菲律宾本土意识的觉醒和本土势力的解放,但这里面并不包含华人——而这种思潮深深的影响到了菲律宾周边东南亚很多国家,比如说印尼、马来西亚 (有些话不能讲得太直白,但大家应该懂)。

黎刹从不掩饰他厌恶故国之人,1895年,他在写给母亲的信中,提到他发誓不再买中国货,为此家里都缺锅碗瓢盆。他还在棉兰老岛成立公司抵制中国,教当地人从事贸易或者自给自足,不再被来自福建的新移民“剥削”。

他的遗作中有一封来自旧金山的信,信中谈到美国人"对华人的仇恨导致他们混淆了对其他亚洲的侨民,比如日本人的歧视...",后世很多人将此美化为黎刹很关心华人被歧视的处境,而实际上他在埋怨美国排华连累了其他的亚洲侨民。黎刹在小说上很擅长讽刺挖苦华人,他笔下的华人形象都非常负面,要么个性伪善、唯利是图,要么举止怪异、獐头鼠目。。。

菲律宾人Austin Coates在《Rizal: Phlippine Nationalist and Martyr》一书中记录了黎刹在行刑前对于殖民地政府最后的投诉:

“当西班牙当局把判处黎刹死刑的文件呈现给他看时,他表示强烈的不满与抗议,抗议西班牙政府将他错误的形容为一位麦士蒂索人、一位有中国血统的混血儿,并声明自己是indio puro (纯种的土著)”

西班牙政府一直宣传黎刹的华裔血统,这是一种分化手段,目的是暗示菲律宾人他并非同族,他所寻求的菲律宾独立别有用心。但刨去这些特殊年代的因素,至少能够清晰的看到黎刹至死都不承认自己祖先来自福建而具有“华人血统”。

我们不能够脱离当时的历史条件来评判人物,黎刹有他伟大的一面,同样也有殖民地新贵的局限性。历史人物的多重身份和评价,就好像是菲律宾这片群岛本身的多元文化碰撞和交织一样复杂。
了解更多请搜索: 黎刹 菲律宾国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