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菲华快讯
菲律宾也要感谢的人


这两天中国“神农离世”的新闻刷屏了世界。5月22日13点07分,“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改革先锋”称号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 5月24日上午10时,袁老身上覆盖着鲜红的中国国旗,遗体送别仪式在长沙市明阳山殡仪馆举行。



提起袁隆平,中国人没有不知道的。从困难时期到现在人人吃得饱饭,8090代可能没有经历过那些风雨记忆。
但从袁爷爷出现在我们小时候的课文里,再到各种新闻、表彰大会上都能看到他苍老却直挺的身影,我们何曾有幸生活在这丰衣足食的多彩盛世,它是一位老人为国民奋斗一生的辉煌见证。



袁隆平在杂交水稻领养的贡献,享誉世界。有谁想到,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的名号,其实是菲律宾人封的? 这就不得不提到袁隆平与菲律宾的渊源。



1979年,袁隆平来菲国际水稻研究所参加会议,用英语演讲论文《杂交水稻育种》,在国际上提出采用“人工赶粉”法,可以大规模种不育系杂交高产稻,震惊世界水稻界。 1981年,袁隆平再度应邀来菲做研究。时任国际水稻所所长判断,菲律宾属于海洋系气候,水稻很容易倒伏,中国的不育系杂交水稻技术不能在热带国家运用。
从此,如何让中国杂交水稻技术惠及东南亚,成了袁隆平“世界杂交水稻梦”的一部分。 1982年秋天,袁隆平来到菲律宾,受邀出席世界水稻研究所召开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开始前,研究所所长斯瓦尔米纳森博士引领袁隆平前往主席台就座,同时背景投影打出了“Yuan Longping,the Father of HybridRice(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就这样,“杂交水稻之父”的称谓逐渐为世人所熟知、所认可,并成为袁隆平的一张金字名片。



位于菲律宾洛斯巴诺斯的国际水稻研究所(InternationalRice Research Institute)的杂交水稻育种资深科学家焦哈尔·阿里(Jahar Ali)说,袁隆平在高产杂交水稻方面的突破性工作,帮助从亚洲到非洲的大片地区解决了饥饿和贫困问题,“带来了一场使粮食产量大幅增长、结束了世界大部分地区饥荒的绿色革命。” 尤其是袁隆平院士研究的海水稻,对菲律宾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菲律宾是个海岛国家,土地常年遭受海水腐蚀,影响粮食收成。而海水稻是一种种植在海边的滩涂上的水稻品种,具有不惧海水的短期浸泡和耐盐碱的特性,因此研究价值极高。其中袁隆平团队培育出的高抗盐水稻品种,具有抗病虫害、抗盐碱、抗倒伏、亩产300-400公斤等特点,目前已在菲律宾育种成功,在一个小岛的沿海咸水地试验种植,每公顷产量可达8吨-9吨。
“今年我们又育出了超级杂交稻新组合,稻穗大又饱满,植株高且结实,适合菲律宾雨季种植,台风天也不倒伏。如果报告给袁老师,相信他定欣慰。”22日听闻导师去世消息时,正在吕宋岛中部内湖省的热带杂交水稻基地的农技专家张昭东说。
袁隆平虽然不在了,但他的技术和精神被致力解决菲律宾粮食问题的农科学家们传承了下来。很多人并不知道,菲律宾有10.6万平方公里的耕地面积,在亚洲排第五,甚至高于全球大米第二大出口国越南,是日本的两倍多。
尤其菲律宾的自然环境非常适合种水稻,可以做到一年三收,按道理说是完全可以成为粮食自给自足的国家。但是由于土地私有化、受西方国家控制等原因(有兴趣的读者可以了解一下国际四大粮商和菲律宾粮食危机),菲律宾的水稻种植面积并不高。



这就是为什么直到现在菲律宾还不能够解决温饱问题,时不时还有穷人大排长队领取救济食物的新闻见报。
水稻作为世界上一半人口的主要粮食,亚洲人民根本离不开米饭。在菲律宾,你会发现,这个国家流行西方文化,吃的却不那么西方。不管是街头巷尾的KFC、麦当劳,还是国民快餐小蜜蜂,炸鸡配米饭都是这个国家最具特色的招牌食物。可以说,菲律宾人一顿都离不开米饭,配菜可以只是一根香肠,但绝对不能没有米饭。



菲律宾想要彻底脱贫,首先第一步就是得让全国人民都吃得饱饭,所以袁隆平的海水稻对解决菲律宾粮食危机意义重大。毕竟,一个告别饥饿的国家,才有希望向富强前进。毫无疑问,杂交水稻技术和现代化生产是当前菲律宾农业的硬刚需。
如今,菲律宾已经成为热带超级稻再出发的基地。张昭东说:“现在,我们的分公司已经开到印尼、缅甸,种子出口到稻米出口国越南,在印度以及非洲几个国家育种成功并开始推广种植。”
袁隆平的“禾下乘凉梦”不仅属于中国,也在菲律宾逐步实现,更是全世界共同的美好愿景!



感谢袁隆平院士!愿世界没有饥荒,愿人民丰衣足食。这,便是您梦中最想看到的吧。






















了解更多请搜索: 袁隆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