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菲华快讯
买买买!菲律宾人迷一般消费能力背后,却是外劳已经透支的未来



最近菲律宾各地先后调整了最低收入标准,也就是“涨工资”,但包括首都马尼拉在内的地区,依然没有达到劳工们向往的750比索/天,也就是说,大部分菲律宾劳工心中的理想收入,只有2800人民币/月。

贫富分化逐年加剧,大部分菲律宾人工资水平低,这在菲律宾社会中根本不是什么秘密,但让人不可思议的是,疫情后时代的菲律宾经济,却实实在在是靠着菲律宾人的消费能力实现了强劲复苏。



​从恢复如常的商业中心到全菲各地的旅游胜地,人从众的场面让人忘记了曾经的萧条。就拿一个月前的圣周假期来说,菲律宾消费者为主力,吃喝玩乐的报复性消费着实让人惊叹不已,一些知名度假胜地(如长滩)的地方相关收入已经快赶上了疫情前。

那么问题来了,他们的钱哪儿来的?

菲律宾央行的最新统计数据似乎给出了答案:在海外工作的菲律宾人,在过去的12个月里,共向菲律宾汇回了314亿美金的现金,约合16000亿菲律宾比索。



当然,这还不包括一些为了减少手续费,央行无法追踪记录的汇款。

菲律宾央行表示,这一数字相较去年增长了5.1%,充分反映出随着更多经济体的重新开放,菲律宾海外工人的输送也出现了复苏,越来越多返乡的海外工人陆续走出去,海外汇款的增长自然是水到渠成。

在疫情爆发前,共有超1000万菲律宾人在海外务工,占到了整个国家百分之十的人口。这些海外劳工为菲律宾汇回的外汇常年占比菲律宾GDP百分之十上下,被看作是菲律宾经济的生命线,而这些背井离乡的海外劳工,则被誉为菲律宾的“隐形英雄”。



虽然被称之为“英雄”,但这些海外劳工都有着各自的心酸,除了离乡背井之外,许多人更是在多年的打工生涯后,口袋仍是干干净净,甚至欠下债务。

这就要从菲律宾人,特别是菲律宾家庭的一种文化-Utang na loob说起。

单从字面意思上,Untang na loob可以被翻译称为“人情债”,但在菲律宾人家庭中,这个更有“出生即还债”的意思,也就是从能够赚钱开始,便要定期给父母甚至家里的亲戚寄钱。

不管是在菲律宾国内从事低收入的年轻人,还是登陆海外称为相对高收入的人群,只要有任何菲律宾国内大家庭的呼叫,他们就要毫不迟疑的将自己的收入汇到指定账户,哪怕这些钱只是被用来买只烤乳猪或者举办一场毫无必要的派对。

除了没有自己的存款和任何财务投资,海外劳工的证明在菲律宾就是最好的借贷担保,这也是为何一些海外劳工返乡后,不明不白的就背上了利息极高的债务,但由于是“人情债”,他们唯一的选择就是默默还上债务。



然而可悲的是,做出了巨大牺牲的海外劳工,当有天他们不能提供来自菲律宾国内的需求时,他们会遭遇到来自亲朋好友的“羞辱”,甚至众叛亲离,这让“隐形英雄”从精神和情感上都有些精疲力尽

这种菲律宾文化本质是好的,但如今的菲律宾社会已经对这种文化有了一定的讨论,准确的说应该是对这种“还债”被不负责任的滥用产生了质疑:不要将这些海外劳工再当作自动提款机,好好规划他们汇回的财务,不要让他们在海外做出巨大牺牲的同时,还要承受不能承受之重,甚至透支掉他们的未来。

去菲律宾原本是可以赚钱的,后来去的人多了,也就不赚钱了,慢慢的变成了为人民服务
了解更多请搜索: 外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