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菲华快讯
南海观察:菲律宾需要从“仁爱礁海上事态”得到哪些启示

近日,菲律宾向中国南沙群岛仁爱礁非法运送建筑物资,中国海警船依法予以拦阻,并采取了警示性执法措施。仁爱礁海上事态的起因在于菲律宾企图对其“坐滩”24年的军舰进行大规模维修加固以实现对仁爱礁的永久占领。此举侵犯中国对南沙群岛的领土主权,违背菲律宾曾经作出的承诺,违反国际法和《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下称《宣言》)。



仁爱礁海上事态发生后,外界对于其会否影响南海整体局势较为关注。南海问题的本质是有关当事国间的领土主权和海洋划界争议,但近年来随着地区和国际形势变化,这一问题呈现出越来越多的地缘竞争、大国博弈和地区安全色彩。作为地区和平的维护者和海洋合作的倡导者,中国近年来在南海的控局能力稳步提升,地区国家对于南海和平稳定这一共同利益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仁爱礁海上事态可以说是一起孤立的海上摩擦,是中菲南海有关领土主权争议问题的具体表现,虽引发些许波澜,但不会颠覆南海的总体稳定。当然,不排除菲律宾下一步在海上、外交、舆论等方面采取一些举措来给自己做“心理补偿”,而对于固守冷战思维、一门心思挑起大国竞争和集团对抗的美国来说,其依然会利用有关争议和海上事态大做文章,挑拨中菲关系、强化美菲同盟,为自身地缘政治目的而鼓动、唆使菲律宾为其火中取栗。但无论如何,此次事件足以使有关国家对于中国在南海维护自身领土主权和海洋权利的决心和意志、红线和底线有了更加清楚和深刻的认识。

至于当前颇受关注的“南海行为准则”(下称“准则”)谈判,中国与东盟国家目前已经成功完成“准则”案文二读,正加快推动“准则”成为行之有效、富有实质意义、符合国际法的地区规则。在这样的背景下,菲律宾却一再采取单方面行动索权固权,企图对“坐滩”军舰进行大规模维修加固,进而引发海上事态。很难说此次事件不会对“准则”磋商带来任何负面影响,菲律宾可能会在磋商中提出更多要求,更高要价,态度可能更强硬。但同时也要看到,“准则”磋商从来不是菲律宾与中国两家之间的事情,而是中国与所有东盟国家共同为之努力的地区多边进程。从这个意义来说,此次事件倒是真实地凸显出中国与东盟国家通过“准则”管控海上冲突、避免危机升级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也用事实证明,在“准则”磋商完成前,有关争端当事国依然需要与中国相向而行、共同努力,全面、有效、完整、忠实地落实《宣言》。

中国海警依法驱离菲非法进入我仁爱礁邻近海域船只(视频截图)

外界有一些观点认为中国在处置此次海上事态上“表现强硬”、“反应过激”,在笔者看来恰恰相反。中国表现得既专业又克制。中国从人道主义和中菲友好大局出发,对菲律宾向“坐滩”军舰运送食品等必要生活物资作出了临时性的特殊安排,同时又对菲律宾破坏默契、投机谋利的侵权行为予以足够震慑。中国所采取的措施既有效维护了自身对包括仁爱礁在内的南沙群岛的领土主权,也将海上事态发生后摩擦冲突升级的风险降到了最低。此次事件发生后,中国在较短时间内以极具透明度的方式向外界介绍海上情况、事件经过和仁爱礁问题的历史经纬,并且主动发布现场视频录像。这种做法可能令一些长期戴着“有色眼镜”审视中国的国家和媒体感到失望,因为他们失去了一个恶意炒作、恣意歪曲来污蔑抹黑中国的机会。

曾经有句“戏言”,大意是说世界上哪里有美国哪里就乱套。放在南海,“戏言”就是“警句”。美国天天盼着南海局势升温,而美菲同盟就是搅动南海局势升温的催化剂。今年上半年以来,美菲同盟关系“肉眼可见”地得到巩固和强化。美国言必称“履行《美菲共同防御条约》”,进一步刺激了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的投机心态和侥幸心理。美菲强化同盟关系、提升战略协同度,确实对南海局势和中国的安全利益带来消极影响,也给中菲两国把握双边关系正确走向、妥善处理南海问题、共同维护地区稳定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但是,把此次中国对仁爱礁海上事态的处置视为对美菲同盟的反制可能是有失偏颇的,中国所采取的举措本质上还是基于维护自身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利的需要。

在24年前军舰“坐滩”中国南沙群岛仁爱礁之后,菲律宾曾经多次明确承诺将其拖走。多年来,中国在处理有关争议问题上保持着极大的克制和耐心,在管控海上分歧、预防意外事件上展现了极大的善意和诚意。如今仁爱礁海上事态暂告一段落,菲律宾应当从这件事中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一是要正确看待中菲南海有关争议。今年年初,中菲两国领导人达成共识,南海争议不是中菲关系的全部,双方要妥善管控分歧。菲律宾需要把这一共识落到实处,切实发挥已经设立的双边海上机制作用,把维护海上局势稳定、妥善处理争议问题纳入该机制予以处理。试图通过强化同盟关系、引入域外力量则只会起到反作用。

二是不要对中国吞下非法“裁决”的苦果抱有任何幻想。“仲裁裁决”违反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内的国际法,在法律解释和适用、事实认定、证据采信等方面的谬误不一而足,遑论真正解决有关争端。一场政治操弄下的一张废纸,无论怎么炒作、援引、“纪念”,都不可能成为适用于南海的国际法,更不可能成为推动国际海洋法发展演进的“金科玉律”。

三是以更严肃、更务实、更具建设性的态度对待“准则”磋商。“准则”磋商不是哪一个国家可以用来谋求地缘政治优势的平台,“准则”也不是有关当事国可以用来固化自身在南海的非法所得的工具。“准则”建立在当事国搁置争议、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同维护南海和平稳定这一共识之上,如果在磋商中总是“夹带私货”,把“准则”视为“限制中国行为”甚至逼迫中国放弃自身主张的文件,这样只会迟滞磋商进程,距离地区国家的期待也会越来越远。

四是与中国相向而行深化海上合作。南海是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共同家园,南海的和平稳定归根结底要靠沿岸国来共同维护,南海的海洋治理需要沿岸国共同合作。在任何一片争议海域实现海上合作都绝非易事。今年以来,中国陆续向菲律宾提出了包括管控仁爱礁局势、海上联合巡航在内的多项涉海倡议,只要双方本着真诚意愿,排除外部干扰,弘扬宝贵经验,借鉴有益实践,就完全有可能推动海上合作取得实质性突破,并产生更大的示范和带动效应。

(本文作者:丁铎,中国南海研究院海洋法律与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文章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南海之声)


了解更多请搜索: 南海 仁爱礁